[发明专利]生产涂布的成型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3037.8 | 申请日: | 200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5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A·施密特;C·埃伯勒;M·珀斯;K·阿尔布莱希特;E·布尔克勒;M·伊希尔塞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赢创罗姆有限公司;克劳斯玛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7/00 | 分类号: | B29C37/00;B29C45/16;B29C45/7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宓霞 |
地址: | 德国达***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成型 方法 | ||
1.生产涂布的成型体的方法,其中将模塑组合物注射到注塑模具内并将其冷却而获得成型体,改变注塑模具以致于在成型体的待涂布的表面与注塑模具的内表面之间产生中间空隙,通过注塑而采用反应性混合物填充所产生的中间空隙,其特征在于为了固化所述反应性混合物,提高注塑模具的至少一部分的温度。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注塑模具仅仅部分地加热以将涂层固化。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注塑模具的与所述反应性混合物接触的部分,和不加热注塑模具的不与所述反应性混合物接触的部分。
4.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注塑模具的至少一部分的温度提高至少5℃。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温度提高至少30℃。
6.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塑组合物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甲基丙烯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塑组合物包括至少50wt%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甲基丙烯酰亚胺和/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8.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40wt%的具有至少两个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性混合物包括至少60wt%的具有至少两个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
10.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性混合物包括至少一种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
11.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反应性混合物的重量计,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的比例为至少25wt%。
12.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性混合物的在25℃下的动态粘度在1-200mPa*s范围内。
13.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反应性混合物的重量计,反应性混合物包括0.03wt%-5wt%热引发剂。
14.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反应性混合物的重量计,反应性混合物包括0.01wt%-3wt%的光敏引发剂。
15.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的厚度在5微米-75微米范围内。
16.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20-330℃范围内的温度下,将模塑组合物注射到注塑模具内。
17.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性混合物注射到所述中间空隙内之前,冷却模塑组合物到在70-150℃范围内的温度。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性混合物注射到所述中间空隙内之前,冷却模塑组合物到在70-90℃范围内的温度。
19.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反应性混合物在95-180℃范围内的温度下在注塑模具内热固化。
20.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反应性混合物在100-140℃范围内的温度下在注塑模具内热固化。
21.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热固化的反应性混合物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下通过辐照固化。
22.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热固化的反应性混合物使用UV辐射固化。
23.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注塑模具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电流加热。
24.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向成型件的注塑模具表面加热的加热功率的最大值在未涂布的成型体的最小温度的时间点处开始并在注射反应性混合物之后小于1秒终止的范围内。
25.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射反应性混合物之前或期间,达到将面向成型件的注塑模具表面加热的加热功率的最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赢创罗姆有限公司;克劳斯玛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赢创罗姆有限公司;克劳斯玛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30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