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浆相、本体相和气相方法中制备高分子量和超高分子量并且具有宽分子量分布的乙烯均聚物和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的催化载体和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该方法的产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3065.X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7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马西亚·席尔瓦·拉塞德·米兰达;费尔南德·奥利维拉·维拉·达·库尼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拉斯科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4/02 | 分类号: | C08F4/02;C08F4/654;C08F210/16;B01J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段迎春 |
地址: | 巴西巴*** | 国省代码: | 巴西;B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本体 和气 方法 制备 分子量 超高 并且 具有 分布 乙烯 均聚物 烯烃 共聚物 催化 | ||
1.一种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选自烷基铝和烷基铝卤化物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在选自具有 4~50个碳原子的脂肪烃的惰性有机溶剂中的溶液浸渍热活化的二氧化硅;
b)制备一种或多种基于镁的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液,所述基于镁 的化合物选自:镁卤化物、镁烷氧基卤化物、镁烷基卤化物和二烷氧基镁, 所述极性溶剂选自乙醚、四氢呋喃和甲基乙基酮;
c)使用在步骤(b)中制备的溶液浸渍在步骤(a)中获得的二氧化硅;
d)真空除去所述极性溶剂,其中所获得固体中残留的极性溶剂含量为 7重量%~15重量%;
e)使在步骤(d)中获得的固体与选自烷基铝和烷基铝卤化物的一种或 多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在脂肪烃类的有机溶剂中的溶液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 用的热活化的二氧化硅的孔隙体积范围在1.0~2.0ml/g,平均孔隙直径在10 nm至40n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 用的热活化的二氧化硅具有的保留在其表面上的羟基量为0.1~2毫摩尔羟 基每克二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用 的热活化的二氧化硅的浸渍如下进行:将所述二氧化硅悬浮于所述有机金 属化合物溶液中,用量为每100份体积所述溶液使用10~20份重量的二氧 化硅;在一定温度下保持搅拌30~120分钟,所述温度在室温与所述有机金 属化合物溶液的沸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用 的热活化的二氧化硅的浸渍如下进行:将所述二氧化硅悬浮于所述有机金 属化合物溶液中,并且在25℃和60℃之间的温度下保持搅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用 的惰性有机溶剂选自:正己烷、正庚烷、异戊烷和正辛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步骤(a) 中所用有机金属化合物选自三甲基铝(TMAL)、三乙基铝(TEAL)、三异丁基 铝(TIBAL)、三正己基铝(TNHAL)、三正辛基铝(TNOAL)、二甲基氯化铝 (DMAC)、甲基二氯化铝(MADC)、二乙基氯化铝(DEAC)、乙基二氯化铝 (EADC)、二异丁基氯化铝(DIBAC)和异丁基二氯化铝(MONIBAC),它 们采用浓缩的形式或溶解于脂肪烃类有机溶剂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步骤(a) 中所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用量范围为每摩尔在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使用 0.01~1毫摩尔金属元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方法的步 骤(b)中,所述基于镁的化合物的溶液通过将至少一种镁基化合物与所述极 性溶剂加热至25℃~150℃的温度,时间为0.5~10小时,在剧烈搅拌和惰性 条件下制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 所用的镁基化合物是氯化镁(MgCl2),且用量范围为每克二氧化硅使用 0.002~0.2克镁化合物在所述极性溶剂中的溶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 使用的所述极性溶剂为四氢呋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催化载体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 进行的浸渍按如下操作:将在步骤(a)中所得的二氧化硅悬浮于在步骤(b)中 获得的溶液,每100份体积所述溶液使用10~20份重量所述二氧化硅;在 一定温度下保持搅拌该悬浊液30~300分钟,所述温度范围在室温与步骤(b) 中所用的极性溶剂的沸点之间;其中在步骤(d)中真空除去步骤(b)的溶液所 用的极性溶剂,在步骤(d)中获得的固体中残留的极性溶剂含量为8重量 %~12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拉斯科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布拉斯科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30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丙烯酸酯改性的聚氨基酰胺(Ⅱ)
- 下一篇:碱金属钛酸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