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基)丙烯酸类薄膜和采用该薄膜的标记膜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3069.8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5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古泽正明;阿部秀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33/08;C08L33/10;C08L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戚秋鹏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丙烯酸 薄膜 采用 标记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具有优异的室温薄膜强度和低温贴合性能的(甲基)丙烯酸类薄膜,以及涉及采用该(甲基)丙烯酸类薄膜的标记膜。
背景技术
在薄膜基底上具有粘合剂层的标记膜应用于诸如广告标牌、墙壁涂层、建筑构造和汽车等领域。可采用这些标记膜的薄膜基底通常为氯乙烯树脂,但目前正在研究将丙烯酸类树脂作为替代材料。丙烯酸类树脂具有出色的耐候性和透明度,但据说其性能要劣于氯乙烯树脂,因而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改善这一性能。例如,采用多层丙烯酸类树脂来增强抗冲击强度的方法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布No.S60-17406、日本专利公布No.S60-30698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2-309060中有所公开。
此外,分子量范围为500至2000的丙烯酸类树脂作为增塑剂以增加塑料溶胶(其中细的热塑性树脂分散于增塑剂中)分散性的用途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1-247739中有所公开。
再者,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6-124588公开了一种组合物,其由稳定剂和重均分子量等于或小于50,000的复合物组成,该复合物包含具有官能团以及对该第一官能团有反应性的另一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
此外,包含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具有氨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类薄膜作为一种具有高拉伸强度和伸长特性的薄膜,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5-105256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6-241270中有所公开。采用丙烯酸类树脂的标记膜可在任何季节用于室内外应用,但在低温下施加至具有曲面的物体时,会存在薄膜无法贴附于曲面的难题。
为了增强在室温下具有高薄膜强度的标记膜在低温下的贴合性,一种降低薄膜中所用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单纯地降低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将难以实现室温下薄膜强度与低温下贴合性两者间的平衡。此外,虽然可以通过添加增塑剂来改善低温下的贴合性,但是,如果添加量过高,则会降低薄膜在室温下的强度,从而难以实现与低温下贴合性的平衡。
发明内容
本专利申请涉及提供一种(甲基)丙烯酸类薄膜和标记膜,它们在室温薄膜强度与低温贴合性之间具有出色的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申请为一种(甲基)丙烯酸类薄膜,其包含: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具有氨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范围为1000至4000并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丙烯酸酯,以及具有与氨基和羧基反应的官能团的交联剂,其中相对于总共100质量份的含羧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含氨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聚丙烯酸酯的量的范围是0.5至30质量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标记膜,其含有本专利申请的(甲基)丙烯酸类薄膜和粘合剂层。
本专利申请的(甲基)丙烯酸类薄膜在室温薄膜强度和低温贴合性之间具有出色的平衡,因此对具有二维和三维曲面的基底具有出色的工作效率。不管是何季节,该薄膜均可在室内或室外使用。此外,该薄膜为(甲基)丙烯酸类薄膜,因而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再者,该薄膜不含卤素,因此可用作代替氯乙烯树脂的非氯乙烯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薄膜的横截面图。
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类薄膜的横截面图。
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标记膜的横截面图。
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工作实例的波纹板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申请的(甲基)丙烯酸类薄膜包含: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具有氨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聚丙烯酸酯和交联剂。在此说明书中,术语“(甲基)丙烯酸”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获得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一种方法是将单烯属不饱和单体与含羧基的不饱和单体进行共聚。获得具有氨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一种方法是将单烯属不饱和单体与含氨基的不饱和单体进行共聚。获得上述聚丙烯酸酯的一种方法是将单烯属不饱和单体与含官能团的不饱和单体进行共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30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皮革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通过塑料材料制造颗粒的连续铸塑装置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