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管穿引件的制冷装置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3173.7 | 申请日: | 2008-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6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L·黑贝施特赖特;M·克拉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1/14 | 分类号: | F25D21/14;F25D23/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管穿引件 制冷 装置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管穿引件的制冷装置壳体,其中所述管穿引件尤其用于从壳体的内部排除冷凝水。
背景技术
在制冷装置的运行过程中,水分恒定地在制冷装置的蒸发器上沉积并且连续地聚集,或者在冰箱在低于0℃操作的情况中在除霜处理过程中,在蒸发器下方的收集凹部内聚集。为了从装置排除该冷凝水,一管道从所述凹部穿过制冷装置的壳体进入到外部空间中。传统地,该管道包括内管区段以及外管区段,其中该内管区段连接至制冷装置的内容器的穿透连接部并从那里延伸穿过壳体壁内的绝热材料层,其中该外管区段插入到在壳体壁的实心外壳内切出的开口中并装配到该内管区段中。这种管穿引件的组装需要很多的劳力,这是因为首先孔必须在外壳内切出,而在该过程中从外壳切出的材料必须被去除,并且然后外元件必须利用螺钉被定位和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组装这种制冷装置壳体时的劳动量。
该目的得以实现在于利用了一种制冷装置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壁以及管穿引件,所述壳体壁包括至少一个外壳以及由所述外壳包围的绝热层,所述管穿引件贯穿壳体壁,并且所述管穿引件包括在所述绝热层内延伸的并坐靠着外壳的内面的内穿引元件以及贯穿外壳中的开口的并与内穿引元件接合的外穿引元件,内和外穿引元件通过扣合连接部彼此保持在一起。因而,建立管穿引件的连续性所必需的内和外穿引元件的连接同样自动地使得穿引元件彼此相互锚固,从而为此无需特别的操作。
内穿引元件优选包括容座,外穿引元件的管区段、此后称为外管区段在所述容座内接合。
容座的一个边缘有利地坐靠着外壳,以密封容座的内部并使其没有绝热材料。
尤其在通过以公知的方式填充发泡材料而制造绝热层时,从容座的边缘向外延伸至外壳的支承凸缘使得内穿引元件的位置稳定。
为了可以使得经由管穿引件输送的液体可靠地从外壳离开,内穿引元件优选包括伸入到中空空间内的内管区段,并且外穿引元件优选包括在内管区段上定位的外管区段。
优选通过闩锁台阶形成扣合连接部,其中所述闩锁台阶在内和外管区段的接触内和/或外面上形成。
一方面为了在接合的管区段之间产生闭合的形状配合并且另一方面为了允许扣合闩锁,各管区段有利地在横截面中形成有宽面和窄面,闩锁台阶在宽面上设置。
简化管穿引件的组装的另一措施在于,外壳的由外穿引元件所移位的部分在内穿引元件内的中空空间中保持,尤其在穿引件的容座的内部中保持。然后不再有传统要求的需要,在组装外穿引元件时,首先在外壳中切出一孔,取出切出的材料,并然后使得外穿引元件穿入孔中。
相反地,根据本发明足以推动外穿引元件、尤其外管区段在中空空间之前抵靠着外壳,因而使得外壳破损。容座的抵靠着外壳的边缘形成了一屏障,所述破损部无法延伸超过所述屏障。
为了有助于开口的形成,外管区段有利地设有切割尖端。
因为外管区段具有相对于定位方向以一角度设置的端面,所以开口可以通过首先推压该端面的尖端抵靠着开口周边的一部分而被切出;随着外管区段进一步被推入到壁内,开口继续延伸,直至外管区段最终装配穿过。
为了改进稳定性,外穿引元件优选包括坐靠着外壳的外面的盖凸缘。因为盖凸缘和支承凸缘在外壳的外和内面上彼此相对地设置,所以穿引件能够稳固地和可靠地在外壳上定位。
外管区段有利地包括一滴水边缘,其中所述滴水边缘处于距外壳一距离处,以防止经由穿引件流出的水与外壳接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和优点将参照附图通过遵循示意性实施例的说明而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管穿引件的内和外穿引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并且示出了一件后壁板,其形成了制冷装置的壳体的外壳;
图2示出了组装之前的两个穿引元件的沿垂直平面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外穿引元件沿图2中的平面III-III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沿图2中的平面IV-IV的内穿引元件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已经组装有管穿引件的制冷装置的后壁的局部剖视图;
图6示出了沿图5中的平面VI-VI的剖视图;并且
图7示出了在填充发泡材料之前不久制冷装置的后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未经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31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速万向接头
- 下一篇:不对称干扰RNA的组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