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电缆控制夹和包括它的封罩组件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3376.6 | 申请日: | 2008-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4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J·穆拉尼;J·E·汤普森;W·A·卡里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群峰;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电缆 控制 包括 组件 方法 | ||
本申请要求2007年8月2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0/966,302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和2007年12月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1/005,174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在此以参见的方式引入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电缆,更具体来说,涉及用于光纤电缆的封罩。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通信电缆端接系统,更具体来说,涉及光纤端接系统及端接光纤的方法。
已开发了许多支持通信的设施,其通常是基于铜线将各个用户和通信公司网络分配点连接起来。最近,许多通信网络设施正发展成基于光纤的通信网络设施或被其所替代。这种装置的传输容量及通信速度性能可超过传统铜线系统所提供的传输容量及通信速度性能。
因此,光纤电缆广泛应用于可采用高信息容量、抗干扰及其他光纤优点的通信应用中。光缆建筑正发展成通过光纤将住户和/或公司机构与中央区连接起来。干线或主电缆可经过例如住宅小区,并且,光纤数少的“分接电缆”可在预设间隔位置与主电缆接合。
典型的主电缆可安装在地下,并与多个各有百英尺长或更长的分接电缆连接。各分接电缆可依次路由到服务几家的光纤网络单元(ONU)。然后,信息可光学传送到ONU,并通过传统的铜电缆技术进入住户,但是,还需要全部使用光纤延伸到住户而不是仅到ONU。因此,分接电缆可服务许多用户,而且,其他建筑也可使用主电缆及一或多个向其连接的分接电缆。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光纤电缆的封罩组件,该电缆具有纵向电缆轴线并包括多个光纤和绕光纤的护套。封罩组件包括封罩壳体和电缆控制夹。封罩壳体限定腔室来接收电缆。电缆控制夹设置成插过电缆并在光纤和护套之间径向延伸,来限制光纤与电缆的一或多个其他部件之间接触,并当电缆控制夹置入腔室时,限制封罩壳体相对于电缆移动。在某些实施例中,电缆控制夹固定于封罩壳体上。
根据某些实施例,电缆控制夹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夹构件。第一夹构件包括设置成在光纤和护套之间延伸的第一壁。第二夹构件包括设置成绕护套外部延伸的第二壁。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缆控制夹包括整体成形的夹构件。夹构件包括通过弯曲部连接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夹构件设置成环绕电缆,从而,第一壁在光纤和护套之间延伸,第二壁绕护套外部延伸。
电缆控制夹可包括设置成接收光纤并径向伸入护套的光纤槽。
电缆控制夹可设置成夹持电缆。在某些实施例中,电缆控制夹包括设置成嵌入护套来防止护套相对于电缆控制夹轴线向移动的至少一个凸起。
根据某些实施例,当固定到电缆上时,电缆控制夹允许电缆相对于电缆控制夹轴线向浮动有限的距离。
电缆控制夹可设置成同时在光纤与护套及形成电缆一部分的加强构件之间径向延伸,从而,电缆控制夹限制光纤和加强构件之间接触。
电缆控制夹可是金属。
根据某些实施例,壳体包括电缆进口和电缆出口。电缆进口与腔室连通并设置成沿进入轴线接收通过的电缆。电缆出口与腔室连通并设置成沿退出轴线接收通过的电缆。进入轴线和退出轴线互不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封罩组件与光纤电缆结合来提供封闭的光纤电缆组件。光纤电缆具有纵向电缆轴线并包括多个光纤和绕光纤的护套。电缆延伸过腔室。电缆控制夹插过电缆且在光纤和护套之间径向延伸,并置于腔室内。电缆控制夹限制光纤和电缆的一或多个其他部件之间接触,并限制封罩壳体相对于电缆移动。
根据某些实施例,电缆还包括缓冲管和加强构件。电缆控制夹同时在光纤与护套,加强构件及缓冲管之间径向延伸,并限制光纤与加强构件及缓冲管之间接触。
在某些实施例中,未切断的光纤完全延伸通过封罩壳体,并且,护套完全和连续地延伸通过封罩壳体。护套包括纵向延伸的访问开口,通过访问开口可访问光纤。电缆控制夹插过访问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光纤电缆和封罩壳体的电缆控制夹,电缆具有纵向电缆轴线并包括多个光纤和绕光纤的护套,封罩壳体限定腔室来接收电缆。电缆控制夹设置成插过电缆以在光纤和护套之间径向延伸来限制光纤和电缆的一或多个其他部件之间接触,并在电缆控制夹置入腔室时,限制封罩壳体相对于电缆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3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扫描装置和图像输出设备
- 下一篇:硬涂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