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的脂质体以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80114802.8 申请日: 2008-09-05
公开(公告)号: CN101848703A 公开(公告)日: 2010-09-29
发明(设计)人: 约翰内斯·阿德里安乌斯·安东尼厄斯·玛丽亚·坎普斯;格里耶杰·莫尔玛;马塞尔·赫尔曼·约瑟夫·勒伊特斯;乔安娜·埃娃·阿德里安 申请(专利权)人: 辛沃鲁克斯IP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9/127 分类号: A61K9/127
代理公司: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吴贵明;张英
地址: 荷兰格*** 国省代码: 荷兰;NL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改善 脂质体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分子医学和药理学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脂质体以及它们作为治疗性化合物的递送载体的应用。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脂质体的方法。

许多化合物的治疗效果受到靶细胞对化合物的低摄取的限制。通常,为了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期望将化合物递送到细胞的细胞质室或细胞核室,其中发生基因转录、以及mRNA翻译成蛋白质。亲脂性化合物,包括许多较小的不带电荷的化合物,可以渗透穿过细胞膜并允许细胞相对有效的摄取。然而,对于各种更大和/或带电荷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以及高度水溶性带电荷的有机化合物,借助于穿过细胞膜的渗透的被动摄取受到限制。

已提出多种方法来改善这样的化合物摄取到细胞中。例如,可以以改进的或前药形式来给予药物,以便转运到细胞中,然后在细胞内酶转化成活性形式。然而,应当理解,对于每种治疗性化合物来说,适宜的前药形式的制备并不都是可能的。

可替换地,可以使用吞噬或胞吞的细胞过程,其中含药物的颗粒被靶细胞吸收。借助于大多数目前可获得的药物递送颗粒,然而这种方式限于某些细胞类型,例如,吞噬作用限于单核细胞谱系的细胞以及限于某些其它髓样细胞,如中性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而胞吞作用限于多种其它细胞,连同其它来自间充质谱系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因此,不同于巨噬细胞和其它细胞(其专门用于清除和处理来自血液的颗粒),存在许多种没有或很少准备好处理含药物颗粒的细胞。

用来增强细胞摄取药物的又一种方式涉及使用融合颗粒(其用来融合于靶细胞的表面膜),将颗粒的内容物释放到细胞的细胞质室中。已提出灭活和重组的病毒颗粒用于该目的,尤其在基因治疗中,其中较大的核酸链被引入到细胞中。由包埋在人工脂质双层中的融合促进病毒蛋白质组成的病毒样颗粒代表另一个实例。然而,安全问题和与生长、分离、以及灭活病毒成分有关的费用限制了这些方式的广泛应用。

覆盖所有血管的血管壁的内皮细胞是就处理含药物颗粒(例如,载药脂质体)而言会受到妨碍的细胞的实例。内皮细胞在全身体内平衡和重要疾病(包括(慢性)炎症和癌症)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它们还是用于药物递送的有吸引力的靶细胞/靶组织,因为它们是由血液转运的任何化合物完全可进入的。此外,就外观和功能而言,内皮的异质性便于组织和疾病特异性药物递送方式。内皮细胞是用于癌症治疗的有希望的靶,因为血管生成对于向实体肿瘤供给氧和营养物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炎性疾病中,它们引导白血细胞从血液移动到组织中,因此对于疾病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本发明的发明人观察到,靶向在TNFα激活的内皮细胞上表达的E-选择蛋白或VCAM-1的脂质体容易以可比于巨噬细胞的胞吞能力的量被吞噬。然而,不同于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并不广泛地处理或降解脂质体,因而在泡囊体内累积载药载体。缺乏脂质体降解和/或去稳定作用会导致封装药物保留在脂质体中,因而导致较差的药理功效。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脂质的药物递送载体,与已知递送载体相比,其便于改善在靶细胞中的细胞内药物释放。具体目标是提供一种基于脂质的药物递送载体,用于在靶细胞(其并不专门清除和/或处理基于脂质的颗粒)中进行有效的细胞内药物释放,如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肌细胞、脑细胞、神经细胞、皮肤细胞、毛细胞、祖细胞的子集、和周细胞以及并不专门处理递送载体的所有其它细胞。

利用区别a)由靶细胞摄取的脂质体和b)在靶细胞中释放来自脂质体的药物的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令人惊讶地发现,在“经典”或“传统”脂质体的双层(即由脂双层包围的含水室)中加入合成的衍生自吡啶鎓的两亲物(或两亲分子,亲水脂分子)会产生基于脂质的递送载体,其可以确保在并不专门处理基于脂质的颗粒的细胞中有效的细胞内药物递送。仅包含双层的脂质体,其中双层包含一种或多种合成的衍生自吡啶鎓的两亲物,基于总脂质含量,其量为2至25mol%,发现是足够稳定的。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至少一个封闭含水内室(或区室)的脂双层的脂质体,其中所述脂双层包含至少一种合成的衍生自吡啶鎓的两亲物,基于脂质体的总脂质含量,所述两亲物的量为2至25mol%。

在本领域已知,术语“脂质体”是指由磷脂双层膜封闭(密封,包围)的含水室。磷脂分子由细长的非极性(疏水)结构和在一端的极性(亲水))结构构成。当分散在水中时,它们自发形成双层膜,还称作薄片,其由脂质分子的两个单层片层构成,其中它们的非极性(疏水)表面彼此面对并且它们的极性(亲水)表面面向含水介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沃鲁克斯IP有限公司,未经辛沃鲁克斯IP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4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