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定环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6173.2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1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G·松德霍尔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里凯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21/18 | 分类号: | F16B2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敏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锁定环。
本发明通常涉及保持器装置,特别是锁定环。
背景技术
形状记忆合金部件为已知,它们在特定训练(training)温度下变形。通常,对于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它们至少在非训练位置非常有弹性,即韧性,因此,它们并不适合用作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刚性的锁定环。而且,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的金属线通常直径相当细,因此它们并不适用于当锁定环的环部件需要合适厚度时的目标件,例如由于使用的目标件有相当大的公差。当使用更粗的形状记忆合金金属线/杆时,又有它们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更慢的问题,因此对于某些应用目标件,变形进行得太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与锁定环相关的一种完全新颖的结构,其中,锁定环可以制成为根据温度而变形。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温度而变形的锁定环,通过该锁定环将避免已知现有技术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构思,其中,锁定环由至少两个部件形成,芯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零件,而绞合线部件位于芯部件的顶部上。
更详细地说,本发明的锁定环的主要特征是该锁定环包括形状记忆合金或双金属,因此,锁定环布置成当温度变化至预定值时进行变形。
本发明的锁定环的进一步特征如权利要求2-11中所述。
本发明的结构具有多个明显优点。锁定环的形状自动变化,只要向它施加充分的热效果。通过在本发明的锁定环中使用两个不同元件,可以使得一个元件提供所需的弹性或力接收效果,而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在预定温度下提供预期的变形。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的锁定环部件也可以这样操作,即加热元件在电流通过它时产生变形。这样,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更广泛系统。通过本发明,可以在锁定环中使用更细的形状记忆合金金属线,通过该形状记忆合金金属线,将对温度变化提供快速响应,并因此快速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通过实例详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处于第一位置的锁定环;
图2示出了图1的细节A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处于第二位置的锁定环;
图4示出了图3的细节B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处于第一位置的另一锁定环,它作为切开件;
图6示出了图5的细节C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处于第二位置的另一锁定环,它作为切开件;
图8示出了图7的细节D的放大图;
图9示出了锁定环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图1的细节E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锁定环6的实施例。
锁定环6布置成在特定温度下变形。在图1中,锁定环示出为处于第一位置,而在图3中处于第二位置。在图示实施例中,锁定环6为环形部件,因此,在第一位置,锁定环的圆周具有第一长度,并且当它为环形时具有第一直径d1。在第二位置,锁定环6具有第二长度,在图示实施例中该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更长。在图3的实施例中,锁定环6处于第二位置,当它的形状为环形时具有第二直径d2,因此,锁定环6在变形时增大。
锁定环6优选地包括形状记忆合金(SMA)。该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具有预定温度,在该预定温度下产生变形。
在图示实施例中,锁定环6包括芯部件61和环绕它的绞合线部件62。根据第一实施例,芯部件61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这样,在温度T1(即正常温度)下,形成芯部件的形状记忆合金金属线具有韧性,外部绞合线部件62将芯部件61的第一端63和第二端64拉到一起,从而用作螺旋弹簧。在附图中,在芯部件61的第一端63和第二端64之间有间距s1。
当温度达到第二温度T2(即形状记忆合金的训练温度)时,芯部件61以训练方式变形。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温度升高至训练温度T2或高于该训练温度时,芯部件的功能类似弹簧钢。锁定环6的直径增大至直径d2,并且它的圆周长度增加。因此,芯部件的端部63、64运动成相互间距为s2。在图1-4中,s2大于s1。同样地,锁定环6在第二位置时的直径d2大于在第一位置时的直径d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里凯普有限公司,未经马里凯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61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