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器、合成器模块、以及具有该合成器的接收装置、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6277.3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1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南波昭彦;藤井健史;槻尾泰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L7/183 | 分类号: | H03L7/183;H03L1/02;H03L7/19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器 模块 以及 具有 接收 装置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器、合成器模块、以及具有该合成器的接收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下,利用图14对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进行基准振荡器的温度补偿的以往的合成器进行说明。
图14是以往的进行基准振荡器的温度补偿的合成器的框图。在图14中,以往的合成器100中,从基准频率振荡器101输出的基准振荡信号由第1分频器102进行分频之后输入至比较器103。进而。比较器103的输出信号在低通滤波器104中进行积分,转换为具有直流附近的频率的信号。基于该信号电压值,压控振荡器105将振荡信号作为本地信号进行输出。然后,压控振荡器105将振荡信号输入至第2分频器106。在第2分频器106中,以按照信道指定而由控制电路107所指定的分频数对振荡信号进行分频,并输出至比较器103。在比较器103中,对来自第2分频器106的输入信号与来自第1分频器102的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以上是基本的合成器的动作。在图14所示的合成器100中,还根据温度传感器108检测出的温度控制第2分频器106的分频数。对其动作进行简单说明。由温度传感器108检测周围温度,由A/D(模拟/数字)转换器109将其温度转换为数字信号。从预先存储了根据温度的修正值的EEPROM(在电学上可改写内容的读出专用存储元件)等的存储器110读出与A/D转换器109的输出相应的修正值,并输出至控制电路107。控制电路107根据从存储器110输出的修正值改变第2分频器106的分频数。
第2分频器106具有累加器,通过对累加器输入分频数来改变分频数。图15是表示第2分频器106内的以往的累加器的结构图。利用图15以二进制19位的累加器为例对以往的改变分频数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5中,以往的累加器111具有第1触发器113,该第1触发器暂时保持由控制电路107(图14)输入的分数分频数N的数据,并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由Q端子将分数分频数N的数据发送至加法器112。再有,累加器111具有第2触发器114,该第2触发器114暂时保持由第1加法器112输入的累加值数据,并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由Q端子将累加值数据发送至第1加法器112。在第1加法器112中,来自第1触发器113与第2触发器114的输入数据的相加结果溢出(overflow)时,将溢出数据即值“1”发送至构成第2分频器106(图14)的第2加法器(并未图示)。也就是说,仅在图15的累加器111输出溢出数据时,可变分频器15(图14)的分频比为M+1,除此之外的分频比为M。
在由这种结构构成的以往一般的合成器中,改变分频器时暂时将第2分频器106复位,之后选择所希望的分频比。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那样在第2触发器114的D端子连接复位部115,改变分频比时,首先在复位部115的R端子输入复位信号。由此,使累加器111中积累的数据返回至预先设定的数据。其原因是由于累加器111中积累着过去的数据,因此如果不对这些进行复位则对所希望分频比的切换将出现延迟。例如,若将分数分频数设为219,将累加器的动作频率设为5MHz,则在不进行复位(保持着过去的累加值的状态下)改变分频比时,最大将出现0.1秒的切换延迟。因此,必须将累加器111的初期值复位至预先设定的值。
图16是表示第2分频器106(图14)的动作的时序图。为了使说明简单,图16的时序图表示使用了二进制下3位的累加器的情况。在设定分数分频数N=3的情况下,时钟信号a的第3个上升沿时,累加值b为“9”,超过了二进制3位的最大值即“8”从而引起进位。由此,作为溢出数据c发送“1”,分频比d为“M+1”。与此同时,进位之后的剩余数据即“1”输入至第1触发器113(图15)。在此,由控制电路107输入的分数分频数N从“3”变为其他值时,在图15的以往累加器111中,对复位部115输入复位信号,输入至第2触发器114的累加值返回至0从而被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6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压真空断路器极柱及其组装方法
- 下一篇: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