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骨骼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6281.X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1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崔吉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延医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张春媛;阎娬斌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骨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骨骼的、包括导管和扩张器的装置,该装置提供从皮肤到骨骼的通路。
背景技术
椎体成形术是恢复骨折的椎骨后凸的原始高度和角度、并随后利用注射的骨骼填充材料使其稳定化的医疗程序。通常穿过皮肤完成该程序。通过利用液压或机械脊柱内扩张进行高度和角度的恢复。
恢复器和配件是已知的用于椎体成形术的装置。在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情况下,腔成形仪器(例如:球囊导管)与恢复器一起使用。用于提供通往骨骼的通路的每个仪器包括大体上由管和钢丝组成的针、拉线鞘、套管以及扩张器。此外,这些仪器还可额外地包括间隔物、注入器、推动器等等。
举例来说,通过下述步骤进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将细长的专用管插入压缩性骨折区域,将球囊通过管插入并将其扩大到正常高度,然后移去球囊并且使用骨填充材料(例如:骨粘合剂和骨替代物)填充由此形成的空间。
传统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程序可从美国专利No.6,241,734的描述获知,通过引用将该专利文献并入本文中。具体地,通过下述步骤进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从椎体外通过手术切口将具有尖端(手术中)的针插入椎体,并且从针的管里移除钢丝;其后,将拉线鞘插入管并将管拉出椎体外;其后,利用拉线鞘的引导将套管和扩张器插入体内并通过在外部操作扩张器扩张椎体内的内部,然后将扩张器与椎体分离;其后将间隔物插入套管并使用钻形端确保内部空间,从而使得腔形成仪器(例如球囊导管)能够顺利地插入;其后,配备具有球囊导管的恢复器并将导管具有球囊的顶端插入套管,然后利用恢复器产生的压力扩大椎体内的球囊;其后,重复地将多个注入器中的每一个(处置(disposal))插入套管,并通过使用推动器推动管状注入器的内部将骨填充材料注入椎体内扩张的空间,由此手术完成。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用于外科手术中的导管配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便。
例如,执行手术的医生通过皮肤插入外科病人体内的针通常由具有尖端的探针形成,且通过手术锤或电动工具将该针插入穿过椎体。然而,在插入椎体后,针难以与骨头分离,这是因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合物类似于混凝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了诸如使用专用分离设备或朝着与针插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击打针的非典型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执行手术的医生来说是不方便的,而且降低了手术精度。
此外,在利用拉线鞘作为引导将套管和扩张器插入椎体内并随后通过在外部操作扩张器扩大椎体的内部的过程中,并不容易使扩张器稳固到套管上和/或使扩张器从套管分离,这导致了不便和限制。
另外,用于确保椎体内的空间的间隔物具有钻形端,但在切除骨组织时,该端导致了不必要的切除从而降低了手术的效果。
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提高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该部分可能包括并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骨骼的装置,使得能够方便地将扩张器与/从套管组合/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骨骼的装置,使得能够方便地将针或针中的钢丝与骨骼分离。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骨骼的装置,该装置能防止不必要的切除并能轻易地确保骨骼内的腔成形仪器的插入空间。
本发明的额外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骨骼的装置,该装置由于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外部结构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改进的连接结构的扩张器和套管。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额外地包括了和其他元件之间具有改进的连接结构的针。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额外地包括具有改进的螺纹部分的间隔物。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额外地包括了其他仪器,例如:引导器、注入器、推动器。
除此之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能够方便地与骨骼分离的针组件的治疗骨骼的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骨骼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改进的结构的间隔物组件,从而该装置不会导致不必要的切除。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延医疗有限公司,未经泰延医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62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