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物质结合物用于防治动物寄生物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9810.1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8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L·阿斯曼;U·瓦切恩多尔夫-诺伊曼;H·亨格伯格;W·蒂勒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80 | 分类号: | A01N43/80;A01N47/40;A01N47/26;A01N47/24;A01N47/22;A01N47/12;A01N47/02;A01N43/707;A01P7/00;A01N55/00;A01N53/00;A01N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吴晓萍;钟守期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物质 结合 用于 防治 动物 寄生物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包含3,4-二氯-2’-氰基-1,2-噻唑-5-甲酰苯胺和其他已知杀虫活性物质的已知活性物质结合物用于防治动物有害物,尤其是节肢动物,特别是昆虫的新用途。
已公开了3,4-二氯-2’-氰基-1,2-噻唑-5-甲酰苯胺(通用名异噻菌胺(isotianil))具有杀真菌性质,且适用于防治动物有害物(参见WO 99-024413)。该物质的活性良好,但有时在以较低施用率使用时还有待改进。
此外还公开了大量新烟碱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pyrethroids)和苯基吡唑类可用于防治昆虫(参见EP-A 0 192 060,EP-A0 580 553,Pesticide Manual,11th Edition(1997)No.109,110,172,323and 376,以及DE-A 196 53 417)。这些物质的杀虫活性良好。
现已发现由WO 2005/009131已知的下列活性物质结合物极适用于防治动物有害物,尤其是节肢动物,特别是昆虫:
(A)下式的化合物3,4-二氯-2’-氰基-1,2-噻唑-5-甲酰苯胺(异噻菌胺)
与
(1)下式的新烟碱类
和/或
(2)下式的氨基甲酸酯
其中,基团R1和R2具有以下含义:
R2=CH3
(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
R2=CH3
(呋线威(furathiocarb))
(III-c) R1=CH3
R2=H
(克百威(carbofuran))
或
(III-d) R1=-S-N[-(CH2)3-CH3]2
R2=-CH3
(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
和/或
(3)下式的苯基吡唑衍生物
其中,基团R3具有以下含义:
(IV-a) R3=-CF3
(氟虫腈(fipronil))
或
(IV-b) R3=C2H5
(乙虫腈(ethiprole))
和/或
(4)下式的拟除虫菊酯
和/或
(5)下式的拟除虫菊酯衍生物
和/或
(6)下式的二硫醇衍生物
和/或
(7)下式的三嗪衍生物
和/或
(8)大环内酯衍生物
通用名为多杀菌素(spinosad)(IX-a)或
通用名为嘧菌环胺(IX-b)。
出人意料地,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结合物的杀虫活性比单独的活性物质的活性总和高很多。这意味着确实存在不可预见的协同效应,而不是简单的活性加和。
式(I)的3,4-二氯-2’-氰基-1,2-噻唑-5-甲酰苯胺(异噻菌胺)已经公开(参见WO 99-24413)。
除了式(I)的活性物质,还存在于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结合物中的组分也是已知的。具体地,所述活性物质描述于以下出版物中:
(1)式(II-a)至(II-i)的化合物
EP-A 0 192 060
EP-A 0 235 725
EP-A 0 580 553
EP-A 0 376 279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No.521
EP-A 0 649 845
《Pesticide Manual》第11版(1997),No.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未经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98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联电池组充电电路
- 下一篇:铝氧化铝双层膜电热微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