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以及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9916.1 | 申请日: | 200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融;福泽淳;今井贵正;森清;常石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KANEKA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18 | 分类号: | C08J9/18;C08J9/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崔建丽;武晶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树脂 发泡 粒子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一种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密闭容器内使聚烯烃系树脂粒子与水系分散介质一起分散,加热、加压到聚烯烃系树脂粒子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后,在低于密闭容器内压的压力区中释放,并且将水系分散介质中所含的水作为发泡剂;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树脂粒子是由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重量份而含有0.05重量份以上2重量份以下的聚乙二醇、以及发泡成核剂而成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形成。
2.一种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密闭容器内使聚烯烃系树脂粒子与水系分散介质一起分散,加热、加压到聚烯烃系树脂粒子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后,在低于密闭容器内压的压力区中释放,并且将水系分散介质中所含的水作为发泡剂;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树脂粒子是由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重量份而含有0.05重量份以上2重量份以下的碳数为3以上6以下且具有3个以上的羟基的多元醇、以及发泡成核剂而成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形成。
3.一种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密闭容器内使聚烯烃系树脂粒子与水系分散介质一起分散,加热、加压到聚烯烃系树脂粒子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后,在低于密闭容器内压的压力区中释放,并且将水系分散介质中所含的水作为发泡剂;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树脂粒子是由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重量份而含有0.01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下的无形成发泡核的作用的吸水性物质、以及发泡成核剂而成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烯烃系树脂是聚丙烯系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系树脂的熔融指数为2g/10min以上、9g/10min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200以上、900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4、5、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200以上、60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2、4、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数为3以上6以下且具有3个以上的羟基的多元醇是选自甘油、二甘油、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山梨糖醇、D-甘露糖醇中的一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2、4、5、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数为3以上6以下且具有3个以上的羟基的多元醇是甘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重量份,甘油的添加量为0.05重量份以上、0.5重量份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3、4、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形成发泡核的作用的吸水性物质是具有聚氧化烯结构的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聚氧化烯结构的化合物是包含聚烯烃嵌段与聚氧化乙烯嵌段的共聚物。
13.根据权利要求3、4、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形成发泡核的作用的吸水性物质是选自膨润土、合成锂蒙脱石、合成沸石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3、4、5、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形成发泡核的作用的吸水性物质具有低于150℃的熔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烯烃系树脂粒子是由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重量份而含有0.005重量份以上2重量份以下的发泡成核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所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并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KANEKA株式会社,未经KANEK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99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备中碳脂肪醇的工程大肠杆菌
- 下一篇:一种茶叶酒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