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24169.0 | 申请日: | 200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8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罗映兵;松本广斗;冈本秀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综研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20/52 | 分类号: | C08F220/52;C08F2/44;G02B1/10;G02B5/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周海燕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层 形成 树脂 组合 | ||
1.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以下的组分(A)~(C)而成,
(A)将具有季铵根的含乙烯基单体和可与其共聚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共聚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B)具有3官能以上乙烯基的聚氨酯低聚物和/或
(C)具有2~6官能的乙烯基的丙烯酸类单体。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的配合量为0.5~50质量%,组分(B)的配合量为0.5~90质量%,组分(C)的配合量为0.05~90质量%,其中,组分(A)、(B)和(C)的总量不超过100质量%。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是通过将1~80质量%具有季铵根的含乙烯基单体和20~99质量%可与其共聚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共聚而得到的。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0~150000。
5.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用于配制组分(A)的具有季铵根的含乙烯基单体选自多甲基丙烯酸二烷基氨基乙基酯季铵盐化物与多甲基丙烯酸二烷基氨基乙基酯季铵盐化物的水合物。
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C)具有2~6官能的乙烯基的丙烯酸类单体选自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聚合引发剂含有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紫外线聚合引发剂或放射线聚合引发剂。
8.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以下的组分(A′)~(C)而成,
(A′)将具有季铵根的含乙烯基单体、具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基或氟化烷基的含乙烯基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共聚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B)具有3官能以上乙烯基的聚氨酯低聚物和/或
(C)具有2~6官能的乙烯基的丙烯酸类单体。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的配合量为0.5~50质量%,组分(B)的配合量为0.5~90质量%,组分(C)的配合量为0.05~90质量%,其中,组分(A′)、(B)和(C)的总量不超过100质量%。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通过将1~80质量%具有季铵根的含乙烯基单体、0.5~40质量%具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基或氟化烷基的含乙烯基单体和1~98质量%可与它们共聚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共聚而得到。
11.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用于配制组分(A′)的具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基的含乙烯基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丙烯酰氧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12.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用于配制组分(A′)的具有氟化烷基的含乙烯基单体选自丙烯酸全氟辛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基酯。
13.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聚合引发剂含有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紫外线聚合引发剂或放射线聚合引发剂。
14.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以下的组分(A)~(D)而成,
(A)将具有季铵根的含乙烯基单体和可与其共聚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共聚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B)具有3官能以上乙烯基的聚氨酯低聚物和/或
(C)具有2~6官能的乙烯基的丙烯酸类单体,
(D)可与上述(A)~(C)相容的有机硅聚合物。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其中,组分(A)的配合量为0.5~50质量%,组分(B)的配合量为0.5~90质量%,组分(C)的配合量为0.05~90质量%,组分(D)的配合量为0.5~30质量%,其中,组分(A)、(B)、(C)和(D)的总量不超过100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综研化学株式会社,未经综研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41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