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固相血小板结合剂产生血管闭塞的组合物和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80125273.1 申请日: 2008-11-26
公开(公告)号: CN102089006A 公开(公告)日: 2011-06-08
发明(设计)人: 安托万·努杰姆(死亡);迈克尔·W·斯图尔特;罗兰·H·珀森;欧文·J·格里菲思;保罗·B·堤格 申请(专利权)人: IM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45/00 分类号: A61K45/00;A61K31/765;A61K38/39;A61L31/06;A61L31/14;A61L31/16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王旭
地址: 加拿大*** 国省代码: 加拿大;CA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使用 血小板 结合 产生 血管 闭塞 组合 方法
【说明书】:

本申请是美国系列号11/205,047(现已授权)的继续申请;其是于2002年9月12日申请的美国申请系列号10/241,717的继续申请,后者是于2001年9月12日申请的美国申请系列号60/318,339的非临时申请。这些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发明的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血小板激活作为起始事件产生血管闭塞来产生治疗益处的组合物和方法。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涉及将固相血小板-结合剂递送到靶部位,使血小板结合和激活从而形成局部血栓。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血栓可进一步被结缔组织替代。通过局部血栓闭塞靶组织的脉管系统典型地导致必需的氧和营养的丧失,再导致组织退化和最终组织死亡。

相关技术描述

血小板在体内起在血管损伤事件中限制失血的作用。通常,血小板与血液的其它细胞组分一起遍及身体内循环,浸浴在各种血浆蛋白质的混合物中,所述血浆蛋白质中许多在凝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血管内皮下膜暴露以后,发生一系列复杂事件来限制血液从损伤的脉管丧失。与暴露的内皮下膜的组分接触的循环的血小板:1)结合和粘附,2)扩散越过暴露的表面,3)激活,如由颗粒状内容物的释放证明,4)聚集并从血流中募集其它循环血小板,和5)形成有效的栓塞,凝块,和/或血栓,其堵塞来自血管的血流。

与凝固级联形成对比,凝固级联为一个部分由血纤蛋白原至血纤蛋白转化所定义的过程,血小板在损伤区域周围聚结并由与血小板表面特异受体结合的桥连分子结合在一起。血小板和内皮下膜之间的起始桥连依赖于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Ib(GPIb)受体和内皮下膜中的冯威勒布兰特因子(VWF)(即固定的VWF)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本身是独特的,因为在血液中循环的正常血小板经常与可溶性VWF接触,但不被激活,它们也不与可溶性VWF结合。体外实验已经证实将可溶性VWF固定到表面促进血小板的结合和激活。经激活血小板后,另一个受体,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被改变,使其能够结合几种血浆蛋白质,由此促进血小板/血小板结合。除血纤蛋白原以外,可溶性VWF与活化的GPIIb/IIIa受体结合,再通过GPIb和GPIIb/IIIa变得被固定和能够结合其它血小板。

在不合适的时间活动过强的血小板可以诱导血栓形成,导致对各种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给减少。主要的实例是由血液流经供应心脏的狭窄(窄)脉管诱导的血栓形成。向心肌血流的减少导致梗塞和最终心脏病发作(心脏细胞死亡)。当栓子或血栓堵塞供给脑的血管时发生脑局部缺血(短暂性缺血发作(TIA);中风)。

存在由血小板激活导致的其它病变,所述血小板激活是不适当的抗体介导的过程的结果。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特征是血小板数量的显著减少和在预先存在的病理部位形成血栓。接受未级分的、作为促进血流的抗凝剂的肝素的所有患者中的1%-5%产生与肝素结合的抗体,所述肝素与血小板颗粒蛋白复合。抗体与血小板表面上的肝素/蛋白质复合体的结合诱导血小板迅速激活和局部血栓形成。这又导致被影响区域的梗塞。

血栓是被充分描述的癌的后果。关于高可凝固状态是否是癌的预示存在争论。已经进行许多研究,证明与大部分瘤形成或肿瘤一起的促血栓趋势。已经提示血栓是明显恶性病患者最频繁的并发症。

开发成功的抗肿瘤剂的关键是设计将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施加相对很小的,若有的话,副作用的制剂的能力。该目标已经是难以捉摸的因为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存在很少的定性差异。因此,这些年来许多研究已经集中在鉴定可以作为化学疗法和诊断的免疫目标的肿瘤特异“标志物抗原”。已经鉴定许多肿瘤特异或准肿瘤特异(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其是可以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肿瘤细胞抗原。

不幸地,通常情形是肿瘤特异抗体本身和自动将不发挥足以使它们在癌症治疗中有效的抗肿瘤作用。与它们在淋巴瘤中的功效形成对比,免疫毒素已经证明在实体瘤如癌的治疗中相对无效。关于这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瘤对于抗体大小的分子通常是不渗透的:每克肿瘤小于注射剂量的0.001%的比吸收值在人的研究中是常见的。另外,由于几个原因进入肿瘤块的抗体分布不均匀。首先,肿瘤细胞和纤维状肿瘤基质的紧密堆积产生对于大分子递送难以克服的物理屏障,与淋巴引流的缺少结合在肿瘤中心产生升高的间隙压力,其减少外渗和流体对流。第二,大部分肿瘤中的血管分布是无组织的和不均匀的。结果一些肿瘤细胞与毛细管大距离分开以致外渗的抗体必须在大体积范围内扩散以便到达和与遥远的肿瘤细胞结合。第三,所有进入肿瘤的抗体可能变得被最先遇到的肿瘤细胞吸收在血管周围区域,没留下任何一个到达在更远部位的肿瘤细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M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IM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52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