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25613.0 | 申请日: | 2008-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5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V·Q·杜安;松山幸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4 | 分类号: | B60C11/04;B60C11/1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在不降低排水性能的情况下减小气柱共鸣声的充气轮胎。
本专利申请要求在2008年2月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023137的优先权,将该专利申请作为参考而纳入本说明书。
背景技术
在轮胎接地的状态下,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和路面形成管状空间。轮胎旋转时,在管状空间内被压缩的空气向外释放,从而产生气柱共鸣声。气柱共鸣声是频率为1kHz左右的刺耳噪声,一直以来都希望减小气柱共鸣声。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充气轮胎中,在主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沿主槽深度方向延伸的许多长孔。由于该长孔,主槽内的气流所受的摩擦阻力变大,从而可减小气柱共鸣声。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315711号公报(图1)
发明内容
在上述轮胎中也减小了气柱共鸣声,但近年来,随着减小轮胎噪声的要求愈发严格,要求进一步减小气柱共鸣声。虽可以改变主槽的配置、宽度、形状来减小气柱共鸣声,但可能会使轮胎的其他性能、例如排水性能降低。因此,需要在长孔的形状上下功夫,从而进一步减小气柱共鸣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不降低排水性能的情况下减小气柱共鸣声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胎面上刻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槽的侧壁上包括多个细槽,
上述细槽在主槽深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为上述主槽的深度D的50%~80%,
上述细槽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弯曲部,
上述细槽的胎面侧的端部不在胎面表面开口,处于最靠胎面侧,上述细槽的槽底侧的端部不在所述主槽的槽底开口,处于最靠槽底侧,
上述细槽的沿其自身的长度L2为L1的1.03倍以上且2倍以下。
通过刻于主槽的侧壁上的细槽,使对主槽内的气流的摩擦阻力增大,而由于弯曲部,会使气流在弯曲部附近产生涡流,使对主槽内的气流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增大,从而更大幅度地减小气柱共鸣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主槽的侧壁的图。
图2是表示主槽1的侧壁3的一部分的图。
图3(a)~图3(f)是表示细槽的形状的图。
图4(a)、图4(b)是表示因弯曲部而扰乱空气的流动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胎面花纹的图。
(符号说明)
1主槽
2胎块
3主槽的侧壁
11细槽
21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主槽的侧壁的图,图2是表示主槽1的侧壁3的一部分的图。主槽1沿轮胎周向R延伸,与横槽(未图示)一起形成胎块2。主槽1的侧壁3设有细槽11,细槽11至少包括一个弯曲部21,并被折曲。此外,细槽11的胎面侧的端部11a不在胎面T的表面开口,而是位于最靠胎面侧,细槽11的槽底侧的端部11b不在主槽1的槽底1b开口,而是位于最靠槽底侧。在主槽1的相对的侧壁(未图示)上同样设置有细槽11。另外,虽表示了在胎面上形成有胎块的轮胎的例子,但在形成肋条的主槽两侧的侧壁上设置细槽11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由于细槽11使对主槽1内的气流的摩擦阻力增大,结果是,可减小气柱共鸣声。而且,由于弯曲部21,气流会在弯曲部21附近发生涡流,使对主槽1内的气流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增大,从而更大幅度地减小气柱共鸣声。在此,当细槽11以直线状延伸时,弯曲部21称为细槽11的延伸方向不连续变化的部分。当细槽11以曲线状延伸时,弯曲部21称为在槽前进方向上突出的部分处,切线方向作为主槽1的深度方向的部分。另外,如图4(a)、图4(b)所示,可认为无论空气A相对于弯曲部21沿哪个方向流动时,如图所示空气A的流动均会产生涡流。
因此,细槽11的形状可考虑为各种形状。例如,如图3(a)~图3(c)所示,细槽11能以折线状延伸的形状制成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部21的形状。此外,如图3(d)~图3(f)所示,细槽11可分别制成:半圆形状;接上两个半圆后的形状;具有正弦波形状并包括两个弯曲部21的形状。另外,从将摩擦阻力有效地对气流施加的观点来看,在图3(a)~图3(c)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将弯曲部21制成折曲角度θ为60度~15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5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动车风挡擦拭器刮片的连接平台
- 下一篇:用于辊子的转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