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26319.1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9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江马弘;瀬山秀一;竹原直也;中川浩志;清水雅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63;G02F1/1345;G02F1/1347;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吕俊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元件 | ||
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
液晶显示单元;以及
为了改善该液晶显示单元的光学特性而与该液晶显示单元相对配置的补偿单元,
补偿单元具有:透明板;以及为了使该补偿单元也作为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发挥作用而形成在所述透明板上的该触摸面板的透明电极组。
2.根据所述透明板具有上侧透明板和下侧透明板的情况下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偿单元还具有密封在上侧透明板和下侧透明板之间的液晶,
所述透明电极组配设在所述上侧透明板和下侧透明板的内侧相对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晶内含有1%以下的抗静电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上侧透明板和下侧透明板分别实施了用于使所述液晶的分子取向固定的摩擦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电极组具有:
上侧透明电极组;
上侧引绕布线组,其形成在该上侧透明电极组的周边且与该上侧透明电极组连接;
下侧透明电极组;以及
下侧引绕布线组,其形成在该下侧透明电极组的周边且与该下侧透明电极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上侧引绕布线组和下侧引绕布线组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各布线组的引绕布线的电阻值被调整成与该引绕布线的长度无关,而与其它引绕布线的电阻值为同等程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透明电极组和下侧透明电极组由形成在所述透明板上的透明导电膜构成,
所述上侧引绕布线组和下侧引绕布线组构成为具有:形成在所述透明板上的透明导电膜;以及金属膜,其与该透明导电膜重合且电阻比该透明导电膜低。
8.根据所述液晶显示单元的显示电极组排列成格子状的情况下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透明电极组和下侧透明电极组排列成带状,
该上侧透明电极组和下侧透明电极组配置成在平面位置中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透明电极组的上侧透明电极上,以与所述下侧透明电极组的下侧透明电极对应的个数且在相互离开与所述下侧透明电极对应的间隔的位置上,分别配设有方形的上侧检测电极,
在所述下侧透明电极组的下侧透明电极上,以与所述上侧透明电极组的上侧透明电极对应的个数且在相互离开与所述上侧透明电极对应的间隔的位置上,分别配设有方形的下侧检测电极,
该上侧检测电极以及下侧检测电极的对角线与所述上侧透明电极组或下侧透明电极组的排列方向一致,该上侧检测电极和下侧检测电极的尺寸被设定成相互不重合的程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偿单元的上侧透明电极组和下侧透明电极组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液晶显示单元的显示电极组成为在平面位置中倾斜而不平行的位置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透明电极组被配置成格子状。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静电剂是季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电株式会社,未经星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63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核驱动管网叠压供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稳流罐的真空抑制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