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备水解产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26704.6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5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林美吟 | 申请(专利权)人: |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3 | 分类号: | A23L1/23;A23L1/238;A23L1/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黄革生;林柏楠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水解 产物 方法 | ||
1.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包括:从含有蛋白质的原料和碳水化合物制备发酵的日本酒曲,将发酵的日本酒曲与可食用固体底物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在盐含量小于2重量%的环境中水解混合物,所述盐含量是基于可食用固体底物和发酵的日本酒曲的混合物的重量计算的。
2.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包括:在存有或没有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从可食用固体底物制备发酵的日本酒曲,并在盐含量小于2重量%的环境下水解从可食用固体底物制备的发酵的日本酒曲,所述盐含量是基于发酵的日本酒曲的重量计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中水解在无盐条件下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中在水解阶段通过无盐或盐含量小于2重量%来提供酶活性的最佳条件,所述盐含量基于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可食用固体底物和从含有蛋白质的原料制备的发酵的日本酒曲的混合物的重量来计算,或者基于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从可食用固体底物制备的发酵的日本酒曲的重量来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中发酵的日本酒曲通过在形成发酵的日本酒曲的培养床上将曲霉培养物接种到含有蛋白质的原料和碳水化合物来制备,所述含有蛋白质的原料包括小麦蛋白、大米蛋白、玉米蛋白、大豆中的任何一种或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中发酵的日本酒曲通过在形成发酵的日本酒曲的培养床上将曲霉培养物接种到可食用固体底物中来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中曲霉培养物是米曲霉菌和酱油曲霉中的任何一种或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中可食用固体底物是植物或动物来源的或其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中乳酸菌培养物的接种在日本酒曲发酵阶段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可食用固体底物的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中乳酸菌培养物的接种在水解阶段进行。
11.制备食品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从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原料和碳水化合物制备发酵的日本酒曲;
b)制备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可食用固体底物;
c)添加水到步骤(a)的发酵的日本酒曲并与可食用固体底物混合,以形成混合物;
d)水解混合物以形成水解产物;
e)添加盐水溶液和酵母到步骤(d)产生的水解产物以形成酱醪;和
f)发酵酱醪以形成食品组合物。
12.制备食品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在存有或没有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从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可食用固体底物制备发酵的日本酒曲;
b)水解步骤(a)的发酵的日本酒曲以形成水解产物;
c)添加盐水溶液和酵母到步骤(b)产生的水解产物以形成酱醪;和
d)发酵酱醪以形成食品组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备食品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将食品组合物加压,以从固体残留物分离液体酱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食品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将液体酱汁在90℃-140℃的温度用巴氏法消毒15秒至30分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食品组合物的方法,其中通过浓缩、然后干燥至低含水量并最终研磨成粉末来将液体酱汁制成粉末,以得到固体调味品。
16.制备食品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从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原料和碳水化合物制备发酵的日本酒曲;
b)制备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可食用固体底物;
c)添加水到步骤(a)的发酵的日本酒曲并与可食用固体底物混合,以形成混合物;
d)在预定温度水解步骤(c)的混合物,以形成水解产物;和
e)将步骤(d)产生的水解产物加工成食品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未经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67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正弦时域正交带通信号波形产生方法
- 下一篇:汽车智能升窗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