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薄膜一次防锈被覆层的表面导电性优良的锌系镀覆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26789.8 | 申请日: | 2008-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0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彰;森下敦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D5/48 | 分类号: | C25D5/48;C23C2/2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薄膜 一次 防锈 被覆 表面 导电性 优良 镀覆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赋予薄膜一次防锈被覆层后的表面导电性优良的锌系镀覆钢板,其用由JIS B 0651定义的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得到的、由JISB 0601定义的镀锌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3μm~2.0μm,轮廓最大峰高Rp为4.0μm~20.0μm,所述锌系镀覆钢板的特征在于:峰高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与平均线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在70%以上;其中,所述峰高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用电子束三维粗糙度解析装置对Rp的80%以上的峰高部的评价长度为20μm的范围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峰高);所述平均线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以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得到的平均线为中心,±20%的高度部分的评价长度为20μm的范围用电子束三维粗糙度解析装置测定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平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予薄膜一次防锈被覆层后的表面导电性优良的锌系镀覆钢板,其特征在于:峰高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与平均线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低于70%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整个镀锌表面积在5%以下;其中,所述峰高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用电子束三维粗糙度解析装置对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得到的由JIS B 0601定义的Rp的80%以上的峰高部的评价长度为20μm的范围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峰高);所述平均线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以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得到的平均线为中心,±20%的高度部分的评价长度为20μm的范围用电子束三维粗糙度解析装置测定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平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赋予薄膜一次防锈被覆层后的表面导电性优良的锌系镀覆钢板,其特征在于:用电子束三维粗糙度解析装置对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得到的由JIS B 0601定义的Rp的80%以上的峰高部的评价长度为20μm的范围进行测定得到的峰高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3μm~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赋予薄膜一次防锈被覆层后的表面导电性优良的锌系镀覆钢板,其特征在于:薄膜一次防锈被覆层的平均膜厚为0.2μm~5.0μm。
5.一种赋予薄膜一次防锈被覆层后的表面导电性优良的锌系镀覆钢板的制造方法,该锌系镀覆钢板是通过对钢板实施锌系镀覆,接着形成薄膜一次防锈皮膜层而制造的;其用由JIS B 0651定义的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得到的、由JIS B 0601定义的镀锌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3μm~2.0μm,轮廓最大峰高Rp为4.0μm~20.0μm;而且峰高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与平均线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之比在70%以上;其中,所述峰高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用电子束三维粗糙度解析装置对Rp的80%以上的峰高部的评价长度为20μm的范围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峰高);所述平均线部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以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得到的平均线为中心,±20%的高度部分的评价长度为20μm的范围用电子束三维粗糙度解析装置测定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平均);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对压下力进行控制,以便使在钢板上形成镀锌层后到形成薄膜一次防锈被覆层的期间,通过与传送的钢板接触的夹送辊施加给镀层表面的每1mm辊长的以N/mm2为单位的压下力F与按JIS Z 2244测定的镀层的显微维氏硬度MHv之间,成立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F<9.8065MHv×(R2-(R-h×10-3)2)0.5 式(1)
其中,R为辊半径,单位为mm;h为镀覆钢板的Rp值,单位为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67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