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内燃机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90000026.4 | 申请日: | 2008-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4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阿尔弗雷德·埃尔泽塞尔;亚当斯·洛赫;鲍里斯·莱尔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7/00 | 分类号: | F02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宝利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系统 | ||
1.一种内燃机系统,特别适用于汽车中,
-具有内燃机(2),
-具有补充气装置(3),该补充气装置与内燃机(2)相连供应补充气至内燃机(2)中,
-具有排气装置(4),该排气装置与内燃机(2)相连从内燃机(2)中抽取排气,
-具有排气再循环装置(5),该排气再循环装置与排气装置(4)和补充气装置(3)相连从排气装置(4)中抽取排气和将抽取到的排气引入到补充气装置(3)内,
-其中在补充气装置(3)的控制部分(22)上形成至少两个补充气通道(23,24),气体能够流动通过该通道,
-其中在至少两个所述补充气通道(23,24)上安置控制各自补充气通道截面从而控制排气再循环装置(5)的排气再循环速率的补充气阀(25,26),气体可以流动通过补充气通道截面,
其特征在于:
-该补充气阀(25,26)为快速开关阀,
-提供阀控制器(27)致动该补充气阀(25,26),所述阀控制器以下述方式设计,即其在内燃机(2)的运转过程中驱动该补充气阀(25,26)而在补充气装置(3)中产生压力波动,所述压力波动相关的频率和/或幅度均为进行调节的排气再循环量的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阀控制器(27)以下述方式设计,即在内燃机(2)带有小载荷和/或小发动机转速的运转过程中,其固定保持至少一个补充气阀(25)错开在其封闭位置和驱动至少另一个补充气阀(26),和/或
-该阀控制器(27)以下述方式设计,即在内燃机(2)带有中等载荷和/或中等发动机转速的运转过程中,其同步或者异步驱动至少两个补充气阀(25,26),和/或
-该阀控制器(27)以下述方式设计,即在内燃机(2)带有大载荷和/或大发动机转速的运转过程中,其固定保持至少一个补充气阀(25,26)错开在其打开位置和驱动至少另一个补充气阀(25,2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排气再循环装置(5)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引入位置(17,18)与补充气装置(3)相连,
-该引入位置(17,18)以下述方式定位,即,由至少一个补充气阀(25)通过至少一个引入位置(17)产生的压力波动,与通过至少另一个补充气阀(26)相比,能产生更大的排气再循环量,同时,由至少另一个补充气阀(26)通过至少一个引入位置(18)产生的压力波动,与通过至少一个引入位置(17)相比,能产生更大的排气再循环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引入位置(17,18)以下述方式定位,即对于内燃机(2)的相同运转状态,压力波动通过至少一个引入位置(17)传导的排气再循环量,与压力波动通过至少另一个引入位置(18)传到的排气再循环量相比较小,其中前一个压力波动可以由至少一个补充气阀(25)产生,后一个压力波动可以由至少另一个补充气阀(26)产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阀控制器(27)以下述方式设计,即其驱动至少一个补充气阀(26)产生压力波动,并且所述阀控制器进一步固定保持另一个补充气阀(25)错开在其封闭位置或者在其打开位置或者在其它的位置,和/或
-该阀控制器(27)以下述方式设计,即其固定保持至少一个补充气阀(26)错开在封闭位置或在打开位置或在其它位置,所述阀控制器进一步驱动至少另一个补充气阀(25)产生压力波动,和/或
-该阀控制器(27)以下述方式设计,即其同步或者异步驱动至少两个补充气阀(25,26)产生压力波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引入位置(17,18)的不同定位控制不同补充气阀产生不同的排气再循环量,该排气再循环量可以在那里被引入到补充气装置(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部分(22)被设计在阀壳(29)内,该阀壳包括带有补充气阀(25,26)的补充气通道(23,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未经马勒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900000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