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的家校通数据上传与下载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0399.2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0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长明 |
主分类号: | G07C1/02 | 分类号: | G07C1/02;G07C1/1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25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家校通 数据 上传 下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数据录入、传递的通信系统及组网方法,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RFID的家校通数据上传与下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RFID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正在向各个领域迅速发展,它的主要根成部分是阅读器和电子标签。因此,也被用于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数据录入、传递的通信系统及组网领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家校通系统只有短信功能,这种功能单一而且成本较高,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学生数量多、信息量大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加无限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将学生的考勤信息实时的传送到后台服务器的家校通数据上传与下载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一种基于RFID的家校通数据上传与下载系统,本系统由电子标签1、阅读器2、微控制器3、GPRS模块4、终端服务器5组成,它是一种增加了无限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将学生的考勤实时的传送到后台服务器,并便于日后查阅出入记录的系统,其具体步骤为:A、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完善而推出的相应的服务系统;B、当一个事先定义的信息被录入到电子标签1,持有该电子标签1者将信息给阅读器2阅读时,微控制器3接收到监测到的信息并进行校验;C、阅读器2将阅读到的信息数据通过GPRS模块4传送到终端服务器5;D、终端服务器5再将各有关数据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中;所述接收到的信息可以通过终端服务器5进行群发;所述阅读器2可同时阅读80-130人的出入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增加了无限数据传输功能、能同时接收和发送大量的数据,提高了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特结合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但本实施例不应看作是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本发明中的数据上传和下载功能是通过下述具体步骤实现的:A、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完善而推出的相应的服务系统;B、当一个事先定义的信息被录入到电子标签1,持有该电子标签1者将信息给阅读器2阅读时,微控制器3接收到监测到的信息并进行校验;C、阅读器2将阅读到的信息数据通过GPRS模块4传送到终端服务器5;D、终端服务器5再将各有关数据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中;所述接收到的信息可以通过终端服务器5进行群发;所述阅读器2可同时阅读80-130人的出入信息,因此数据流量非常大。
例如:学校门口的应用:每个学生只要带有一张RFID即无线感应标识卡也就是电子标签1,该标识卡有唯一的ID号,在到达学校大门后,校门口的阅读器2就会读到标识并将信息传给计算机和GPRS模块4即传至服务器,由GPRS分别向相关的学生父母手机发送一条短信,如“妈妈,我已平安到校了”“妈妈,我放学了,一会就回家”,同时在计算机终端服务器5中也会保存所有学生的进出信息,并将它整理成报表供学校、家长查询。利用该短信平台班主任可将每个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定时或不定时的集中或单独发送至家长的手机,免去老师逐一通知或家长缺席家长会等情况而产生的各种交流屏障,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长明,未经张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0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教鞭
- 下一篇:一种对词库压缩编码及解码的方法和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