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纽扣孔锁边缝纫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0434.0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1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洼田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JUK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3/08 | 分类号: | D05B3/08;D05B19/14;D05B55/00;D05B57/00;D05B27/00;D05B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纽扣 锁边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芯线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背景技术
当前,形成圆头纽扣孔锁边缝制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即,纽扣孔锁边缝纫机具有:针棒,其具有缝针;针摆动机构,其使针棒向左右摆动;打环机构,其在针棒的下侧相对配置;上下移动机构,其使该针棒上下移动;布料进给机构,其夹持布料而向前后/左右方向输送;回转机构,其用于使针棒和打环器回转;布料切断机构,其在布料上形成纽扣孔;以及缝纫机电动机,其驱动针摆动机构、打环机构和上下移动机构。
并且,布料进给机构具有进行左右移动的X轴脉冲电动机和进行前后移动的Y轴脉冲电动机,回转机构具有回转脉冲电动机。
另外,为了控制布料进给机构、回转机构,对于缝制形状,设定纽扣孔形状、纽扣孔锁边长度、针数等作为图案数据,从而可以缝制各种形状。在缝制时,根据由图案数据的设定内容计算出的每1针的线迹数据,控制布料进给机构、回转机构。
另外,上述图案数据存储多个,只要预先进行图案数据的设定,仅通过选择图案序号,就可以进行不同形状的锁边。
另外,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述,在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的情况下,存在向进行针摆动的两针之间供给芯线,进行使芯线缝入的缝制的情况。该缝制如下述进行:设置向针摆动的两侧落针位置之间供给芯线的供给单元,通过一边在芯线的两侧进行落针,一边以Z字形使缝制前进,从而利用向左右斜向移动的上线在该上线的线迹和布料之间夹持芯线,将芯线缝入。
但是,根据针线/打环线或芯线的材料、锁边缝制宽度,存在从缝制开始端部拔出芯线而无法良好地缝入的问题。特别地,在芯线或上线是容易滑动的材料的情况下、或与芯线的粗细相比锁边缝制宽度或缝制间距较大的情况下,该问题变得显著。
因此,如专利文献3所述,考虑在缝制开始时在芯线上形成纽结而防止拔出。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16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3046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0—152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示形成纽结时,必须在缝纫机的缝合部附近设置形成纽结的装置,妨碍由作业者进行的缝制准备等操作,同时在圆头纽扣孔锁边线迹中会残留纽结,线迹不整齐而导致缝制品质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降低缝制品质而适当地进行芯线的缝入。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缝纫机,其具有:针棒,其保持形成有针孔的缝针,该针孔使上线插入;上下移动机构,其使上述针棒上下移动;针摆动机构,其使上述针棒沿与形成在加工布料上的纽扣孔的长度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摆动;打环机构,其通过与针棒的协同动作而在加工布料上形成线迹;移动机构,其使上述加工布料在与上述缝针的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芯线引导单元,其将从芯线供给源供给的芯线的端部,引导至利用上述针摆动机构的针摆动而形成的针摆动线迹之间;存储单元,其存储缝制数据,该缝制数据用于在纽扣孔的周围形成至少具有左右侧缝部的纽扣孔锁边线迹;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上述缝制数据控制上述各机构,在上述纽扣孔的周围形成锁边线迹,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进行在上述纽扣孔锁边线迹的缝制开始端部形成芯线保持线迹的控制,在该芯线保持线迹的缝制中,使上述针棒的针摆动宽度或缝制间距中的至少一个比上述侧缝部的更窄。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同时具有设定芯线保持线迹的缝制数据的单元,在该芯线保持线迹的缝制中,使上述针棒的针摆动宽度或上述缝制间距中的至少一个比上述纽扣孔锁边线迹的更窄,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上述纽扣孔锁边线迹的缝制开始端部上,基于上述芯线保持线迹的缝制数据而附加地形成芯线保持线迹。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同时上述芯线保持线迹的缝制数据,具有表示规定区间的上述芯线保持线迹的各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同时具有位置设定单元,其设定表示上述芯线保持线迹的各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具有设定上述芯线保持线迹的针数或长度的区间设定单元。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同时上述控制单元针对不包含表示上述芯线保持线迹的各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的缝制数据,自动变换为具有上述芯线保持线迹的缝制而执行缝制。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UKI株式会社,未经JUK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0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