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运行过载保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0797.4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杜智勇;汤小华;罗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085 | 分类号: | H02H7/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凤桐;徐娴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运行 过载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运行过载保护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中的 电机在突然发生紧急过载状况时用于保护电机的一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日常应用中,电机的应用相当广泛,然而很多情况电机不是在 额定功率下运行,而是过载运行。由于电机的损坏是由于电机的过热,而电 机的发热不会在瞬间产生,从而使电机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过载状态。因此电 机在不同电流下,有不同的过载能力。
目前,一种用于保护电机过载的主要方式为采用机械式过载继电器,当 出现超过极限电流值的较大电流时,过载继电器的双金属片断开从而终止供 电。另一种控制方式为采用电流发生装置,产生控制电机的当前电流值,同 时预测取决于所述当前电流值的绝对或相对时间值,使用预测得到的绝对或 相对时间值产生控制信号,从而使用控制信号去控制电机。但是这两种控制 方式都有很大的缺陷:第一种控制方式主要依赖于硬件设备,但由于硬件通 常都会老化,或者产生某些化学反应,从而导致保护失效;第二种控制方式 通过预测时间来控制电机,这使得整个控制模糊、不太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现有的电机过载保护方法需要借助于硬件或者电机过载 保护方法不够精确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运行过载保护方法,使电机 在电流波动较大的时候能够正常运行,不至于使电机烧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机运行过载保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实时检 测电机的电流,在每个积分周期内实时计算电流积分值,并在每个积分周期 后将电流积分值清零;b)当所述电流积分值大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根据 所述电流积分值获取过载系数,所述过载系数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而当 所述电流积分值小于电流阈值时,所述过载系数为1,所述电流阈值为在一 个积分周期中对电机正常运行的极限电流值积分所得到的积分值;c)将与 电机运行有关的输入量乘以所述过载系数得到新的输入量,并使得电机在新 的输入量的条件下运行。
本发明的过载保护方法,对电机能够更好地保护,首先是因为实时地检 测电流,可以很好地防止由于电流过大而导致电机产生大量的热量,将电机 烧毁;同时又由于将电流进行积分,可以将干扰产生的大电流滤掉,不会产 生误保护导致电机不能正常运行;并且根据电流积分值来调整过载系数,更 精确地控制了电机的输入量。这种方法较现有的控制方法来说实现更为简单 灵活,不依赖于硬件,又更精确地保护了电机,不至于使电机在紧急过载发 生时由于过热而烧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运行过载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运行过载保护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运行过载保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实时检测电机的电流,在每个积分周期内实时计算电流积分值,并 在每个积分周期后将电流积分值清零;
b)当所述电流积分值大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根据所述电流积分值获 取过载系数,所述过载系数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而当所述电流积分值小 于电流阈值时,所述过载系数为1,所述电流阈值为在一个积分周期中对电 机正常运行的极限电流值积分所得到的积分值;
c)将与电机运行有关的输入量乘以所述过载系数得到新的输入量,并 使得电机在新的输入量的条件下运行。
其中,步骤a)对电机的电流进行实时检测和积分,如果在一个积分周 期内检测到电流积分值总是小于电流阈值,即电机不过载,则在一个积分周 期结束后对所述电流积分值进行清零,重新进行下一个周期的积分;当所述 电流积分值大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即电机过载,则进行步骤b)。由于实时 地检测电机的电流,可以很好地防止由于电流过大而导致电机产生大量的热 量,将电机烧毁;同时又由于将电流进行积分,可以将干扰产生的大电流滤 掉,不会产生误保护导致电机不能正常运行。
步骤b)是在电流积分值大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根据发生过载时的所 述电流积分值获取过载系数。这样根据电流积分值来调整过载系数,从而控 制电机的输入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0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