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原蛋白螯合物的新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1567.X | 申请日: | 200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顾凌洁;李世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凌洁;李世海 |
主分类号: | A61K38/39 | 分类号: | A61K38/39;A61P19/08;A61P19/10;A23L1/3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李高峡 |
地址: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原 蛋白 螯合物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原蛋白螯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是在制备增强骨强度的药物或食品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骨疾病之一,它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破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引起骨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骨疾病,骨质疏松症治疗方式是缓解骨痛、增强骨强度、降低骨折发生率,其中降低骨折发生率是治疗的最重要和最终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机体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刘庄洪等,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4,16(2):55-56)。研究表明,骨强度同时反映骨量与骨质量的完整性。骨强度由骨材料、构筑、力学性能及骨量共同构成。骨质量能解释一些单纯用骨量或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不能解释的问题,诸如在正常BMD仍发生骨折;给予抗骨吸收制剂后,虽只有小的面积骨密度(aBMD)变化也能减少骨折风险;应用氟化物虽能增加脊柱BMD,但并不能减少脊柱骨折风险;骨折风险早在BMD最大变化之前即可出现等(郭世绂,骨质量与骨量,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年6月第4卷第3期)。骨微细结构、骨有机基质、矿物成分、微小损伤及修复状态这些骨量以外的有关因素称之为骨质量。骨质量影响骨强度,并与骨折发生息息相关。此外,骨质量还受骨重建和遗传因素影响(肖海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防治[J].新医学。2002,33(9):527-528.)。
目前,临床中采用测骨密度(BMD)的方法了解有无骨质疏松及对骨折的预测,并依据影像直接了解检测区骨质的改变及异常(如骨病、骨折、肿瘤等),间接了解其它系统疾病在骨骼方面的表现。骨强度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诊治中的研究,以往也多单纯依靠BMD来预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危险度,及进行诊治和疗效评价(关怀.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度评价[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2,28(3):140),但是,临床上发现某些骨量很低的人并不发生骨折,而用药物治疗后骨密度BMD虽然大幅度提高,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却在增加,提高骨密度并不能增加抗骨折强度,比如: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患者形成骨折,骨密度高于经绝后的患者(Luengo,M;Picado,C;Del Rio,L,et al.Vertebral fractures in steroid dependent asthma andinvolutional osteoporosis:a comparative study.Thorax.1991;46:803-806);2型糖尿病患者较高的骨密度均值高于年龄相当的对照组,但这些患者有较高的非脊椎性骨折的风险Schwartz,AV;Sellmeyer,DE;Ensrud,KE,et al.Older women with diabetes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fracture:aprospective study.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32-38。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单纯增加骨矿盐含量,并不一定增加骨强度,比如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率不仅与BMD有关,还与骨微结构相关。Professor Small在总结了在过去20年中对骨无机物密度(BMD)、骨折、骨质疏松症、骨强度的研究的报告中指出:(Small,RE.Uses and Limitation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Measur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MedGenMed.2005;7(2):3.)临床试验说明,增强脊柱骨密度和减少脊椎骨折没有一致的联系,许多实例证明,增加骨密度在整个减少骨折风险中所起的作用不超过25%,骨折的风险取决于许多除提供骨密度外还提供骨强度的可变因素,如骨大小、形状、组织结构和骨代谢。Meunier,PJ;Sebert,JL;Reginster,JY,et al.Fluoridesalts are no better at preventing new vertebral fractures thancalcium-vitamin D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the FAVO Study.Osteoporos Int.1998;8:4-12.报道氟制剂提高骨量的能力最强,但由于增加的只是没有力学性能的编织骨,故在抗骨折方面几乎没有改善。同时双膦酸盐,均可显著提高骨量,阿伦膦酸钠长期应用可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率,但羟乙膦酸钠长期连续应用却可能导致骨折发生率的增加,而降钙素几乎不提高骨量,但也能有效的降低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以上种种结果表明,骨量仅能部分提示骨骼的内在性能,骨量的变化不能完全反映骨骼的性能。(林华,骨质疏松的评估——骨量与骨质量,《中国医刊》2004年第39卷第6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凌洁;李世海,未经顾凌洁;李世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1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