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卷绕纱筒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2011.2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F-M·赫尔韦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32 | 分类号: | B65H54/32;B65H54/06;B65H54/10;B65H5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饶辛霞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卷绕 方法 设备 | ||
1.用于卷绕纱筒的方法,其中,在落纱到旋转驱动的纱筒上之前在一个横动行程内往复引导纱线,其中以一种交叉卷绕将纱线卷绕成纱筒的结构,纱筒包括各直的端面,其特征在于,在交叉卷绕的卷绕过程中,以一种至少单侧缩短的横动行程卷绕纱线,以便在其中一个端面上产生一个标记台阶。
2.用于卷绕纱筒的方法,其中,在落纱到旋转驱动的纱筒上之前在一个横动行程内往复引导纱线,其中以一种交叉卷绕将纱线卷绕成纱筒的结构,纱筒包括各直的端面,并且在达到一个最终直径时,以一种标记卷绕将纱线落纱在纱筒的圆周上,其特征在于,在标记卷绕的卷绕过程中,以一种至少单侧缩短的横动行程卷绕纱线,以致在纱筒的其中一个端面上调出一个标记台阶。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卷绕纱筒开始通过一个卷绕时间或通过一个纱筒直径或通过一个卷绕的纱线长度确定用于产生标记台阶的时刻。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产生标记台阶,通过一个横动导纱器引导纱线,该横动导纱器引导纱线,用以卷绕纱筒。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产生标记台阶时,通过横动导纱器的一个行程控制装置或通过一个可定位的纱线挡块缩短横动行程,其中纱线挡 块定位在横动导纱器与纱筒之间。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交叉卷绕和/或标记卷绕的卷绕过程中,以一种两侧缩短的横动行程卷绕纱线,以致在纱筒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调出一个标记台阶。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时刻或时间错开地在横动行程的两端上将用于形成各标记台阶的横动行程缩短。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交叉卷绕结束时和标记卷绕开始时以一个相同大小的或一个不同大小的交叉角卷绕纱线。
9.用于实施按照权利要求2至8之一项所述方法的设备,包括一个保持一个筒管(2)的用于容纳一个纱筒(1)的纱筒支架(3)、一个用于在一个横动行程内往复引导一根纱线(18)的横动机构(6)、一个用于在达到纱筒(1)的一个最终直径以后为形成一种标记卷绕的纱线的可控的导向机构(8)和一个用于控制卷绕过程的控制装置(11),其特征在于,导向机构(8)这样构成,以致在标记卷绕的卷绕过程中,至少单侧缩短横动行程,并且在纱筒(1)的一个端面(14.1)上调出一个标记台阶(15)。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机构(8)由横动机构(6)的一个摆动驱动的横动导纱器(7)构成,为了改变横动行程,该横动导纱器与一个行程控制装置(26)连接。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机构(8)由一个可移动的纱线挡块(9)构成,该纱线挡块可定位在横动机构(6)与纱筒支架(3)之间的中间空间中。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机构(8)与控制装置(11)连接,该控制装置具有一个数据输入端(21)和一个容纳纱筒(1)的额定参数的数据存储器(20)和一个用于校准纱筒(1)的额定参数与实际参数的比较仪(22)。
13.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11)用于在纱筒(1)的卷绕过程中控制从一种交叉卷绕向一种标记卷绕的过渡。
14.由一个以一种交叉卷绕卷绕的纱线构成的纱筒,包括两侧的直的端面(14.1、14.2),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在其中一个端面(14.1)上环绕的、由一个缩短的横动行程产生的标记台阶(15)。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筒,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端面(14.1、14.2)上形成多个环绕的标记台阶(15),这些标记台阶相互设置成阶梯形的。
16.按照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纱筒,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端面(14.1、14.2)上形成多个标记台阶(15.1、15.2)中的至少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20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