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板式回路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2052.1 | 申请日: | 200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金积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积德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回路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热传元件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平板式回路热管。
背景技术
回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为现有一种有效的散热元件;一般的回路热管包含有一蒸发部(evaporator)、一蒸气管线(vapor line)、一冷凝部(condenser)及一液体管线(liquid line),并由上述部件彼此连通形成一回路;该回路内尚填充有工作流体,且该蒸发部具有毛细结构与一热源连接;该液体管线与该蒸发部内的毛细结构之间设有补偿室(compensation chamber)。当回路热管的蒸发部吸收来自热源的热量时,该回路热管内的工作流体亦吸收来自该热源的热量蒸发形成蒸气;蒸气经由该蒸气管线流经该冷凝部,并于该冷凝部放热凝结转换为液态的工作流体,之后,工作流体经由该液体管线返回至补偿室及蒸发部,完成一个循环。由上述作用方式,工作流体反复蒸发、凝结,不断地吸热、放热,进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一般回路热管,是采用烧结粉块作为蒸发部内的毛细结构,由于烧结粉块是为实体粉块,流动阻力较大,因此在热源为低瓦数情况下,难以启动进行散热循环;还有,当工作流体在蒸发部的蒸发速率大于其液体管线的回流速率,而难以将工作流体从补偿室吸到蒸发器而造成干涸现象,进而降低回路热管的传热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现有装置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则是提供一种平板式回路热管,其在低瓦数热源的情况亦可以让所形成的蒸气逸散至该蒸发室,且该蒸发室里并无障碍物,故蒸气的流动阻力较小,不会造成蒸发室内部局部压力过大且难以启动的情况。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式回路热管,可避免该蒸发室有干涸现象,进而增强回路热管的传热能力。
用以达成上揭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包含一容器,其包含一箱体与一盖体,两者结合后形成一容室;该箱体具有二开口,分别是一蒸气出口与一液体入口。一第一吸液芯设于该容室下方,该第一吸液芯概成一环状薄片体,其片体上布设有多个微孔,又该第一吸液芯的开口端密合该蒸气出口形成一蒸发室;一第二吸液芯,置于该容室上方,该第二吸液芯概成一环状薄片体,其片体上布设有多个微孔,且该第二吸液芯下方部分贴合该第一吸液芯,又该第二吸液芯的开口密合该液体入口,而在该第二吸液芯内部形成一补偿室。一循环管具有一蒸气管线、一冷凝管线、一液体回流管线和一注液口;该蒸气管线的一端与该蒸气口密合;该冷凝管线的一端与该蒸气管线密合;该液体回流管线,其一端与该冷凝管线密合,另一端则与该液体入口密合;该注液口,形成在该蒸气管线与该液体回流管线的任意处;一工作流体被充入该循环管,用以成为吸热与放热的媒介。
由该第一吸液芯内部所形成的蒸发室,让工作流体所形成的蒸气容易透出该吸液芯进入该蒸发室;如此一来,蒸气的流动阻力较小,不会造成蒸发室内部局部压力过大且难以启动的情况;另外,由一第二吸液芯形成一补偿室,又因为该第二吸液芯紧贴该第一吸液芯且不接触热源,不产生蒸发作用,持续吸收位于该补偿室的工作流体,是可增强一第一吸液芯所需的工作流体的补充,可避免该蒸发室有干涸现象,进而增强回路热管的传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标详细说明的,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吸液芯;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平板式回路热管1,其包含有:一容器20、二吸液芯30、40、二支撑架50、60、一循环管70和一工作流体80。
该容器20,是包含一箱体21与一盖体22,两者结合后形成一容室23;该箱体21具有二开口,分别是一蒸气出口211与一液体入口212;该蒸气出口211的中央位置与该箱体21的箱底的距离小于该液体入口212的中央位置与该箱体21的箱底的距离,且该蒸气出口211与该液体入口212分设于该箱体21左右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积德,未经金积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20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发传热管
- 下一篇:自然通风直接水膜蒸发空冷凝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