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2724.9 | 申请日: | 200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泰伸;黄熏立;沈茂勇;潘炯丞;薛贺聪;吴文明;吴承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V23/04;F21V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照明系统,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改变发光状态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夜间照明或室内照明,均需使用到照明装置来提供所需的光源。
在不同的情境之下,使用者可能会希望照明装置可以提供不同的亮度或不同的发光状态。在照明装置提供光源的同时,若能兼顾趣味性与装饰性,将可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多采多姿。因此,如何提供符合上述目的的照明装置,乃业界所致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关于一种照明系统,具有多种发光状态。使用者只需藉由简单的操作,即可快速地改变其亮度或发光状态,于使用上具有极佳的便利性。此外,本发明同时具有趣味性与装饰性,符合使用者对于高品值生活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种照明系统,包括一供电轴及一第一发光单元。供电轴用以提供一电源。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一壳体、一光源、一内圈体及一外圈体。光源系配置于壳体内部。内圈体配置于壳体中,内圈体具有一中空部套接于供电轴上,并与供电轴电性连接。外圈体系套接于内圈体上且固定于壳体。外圈体可相对于内圈体转动,使壳体对应地转动,当外圈体转动至一第一位置时,第一发光单元系处于一第一发光状态,当外圈体转动至一第二位置时,第一发光单元系处于一第二发光状态。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照明系统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部分照明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部分照明系统的另一部位剖面图。
图5A与图5B绘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剖面图。
图6A与图6B绘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照明系统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包括供电轴及第一发光单元。供电轴用以提供电源。第一发光单元包括壳体、光源、内圈体及外圈体。光源配置于壳体内部。内圈体配置于壳体中,内圈体具有一中空部套接于供电轴上,并与供电轴电性连接。外圈体套接于内圈体上且固定于壳体。外圈体可相对于内圈体转动,使壳体对应地转动,当外圈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发光单元处于第一发光状态,当外圈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发光单元系处于第二发光状态。使用者只需藉由简单的操作,即可快速地改变其发光状态,于使用上具有极佳的便利性。兹举数个实施例说明如下。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其绘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照明系统100包括供电轴102、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主控单元104、及支撑体106。此至少一个发光单元系连接于主控单元104之侧,而支撑体106则支撑此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与主控单元104。此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例如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08与第二发光单元11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支撑体106来承载灯具,实际上此灯具亦可使用悬吊或是壁挂的方式来承载灯具。
请参照图2,其绘示了图1的照明系统100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供电轴102用以提供一电源或电气讯号。第一发光单元108包括壳体202、光源204、内圈体206及外圈体208。光源204配置于壳体202内部。内圈体206配置于壳体202中。内圈体206具有一中空部206A,套接于供电轴102上,并与供电轴102电性连接。外圈体208套接于内圈体206上,且固定于壳体202。外圈体208可相对于内圈体206转动,使壳体202对应地转动。
请参照图3A及图3B,其绘示了部分照明系统100的剖面示意图。图3A所示的外圈体208相对于内圈体206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剖面图,而图3B为外圈体208相对于内圈体206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剖面图。当外圈体208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发光单元108处于第一发光状态;而当外圈体208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发光单元108处于第二发光状态。
详而言之,第一发光状态例如为亮态,而第二发光状态例如为暗态。如图3A所示,内圈体206具有第一金属导体302,外圈体208具有第二金属导体304。当外圈体208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金属导体302与第二金属导体304电性连接,使得由供电轴102传送的电源,透过内圈体206及外圈体208传送至光源204,以使第一发光单元108为亮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2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获取视频中的二维码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薄壁金属外壳衬塑管件的设计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