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阳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3240.6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8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冈太一;中岛研治;竹原秀明;清水道晃;伊藤伸二;鹫见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15;H01R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结构 | ||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6年11月29日,申请号为 200610162901.6,发明名称为阴端子及阳端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电流通过用的电气端子结构,尤其涉及插入并连接阳端子 件的连接件阴端子结构及所插入的阳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能降低有害气体的排出,具有大幅度地降低燃料费用效果的混合 动力电气车辆(HEV-Hydrid Electric Vehicle)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驱动HEV 的电机及变换器间的连接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利用HEV系统进行100A以 上的大电流通电。随着汽车的电气控制技术的进步,连接器虽然广泛用于汽 车中,但能满足大电流通电要求的连接器很少。作为能满足大电流通电要求 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端子,有例如如图11所示的平板状的阳端子和图12所示 的阴端子。
如图11所示,阳端子50用一块细长的板材形成,其一端形成为与另外 的电气设备连接的电线连接部51,其另一端形成为与阴端子连接的插入接触 部52。在电线连接部51上形成有用于将阳端子50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其它设 备上的设备连接孔53。阳端子50的尺寸为例如宽度95mm,厚度1.2mm。
如图12所示,阴端子60由固定阳端子50进行电气连接的端子通电部 61和铆接电线的电线固紧部62构成,是用板材经折弯加工制成。在端子通 电部61内设有将阳端子50固定在内部的板簧63。
如图13所示,当将阳端子50插入到阴端子60中时,阳端子50的插入 接触部52被板簧63挤压在端子通电部61中予以固定,实现电气连接。
图11-图13所示的阳端子50和阴端子60使用例如导电率高的材料铜 制成。最好,即使在铜材料中,也要通过使用导电率高的材料来尽可能抑制 通电时的发热。
然而,由于端子材料的导电率和强度的关系存在折衷选择关系,若使用 导电率高的材料,则所制成的端子强度有降低的倾向。例如,若使用导电率 为90%以上的铜形成端子时,则不能得到所要求的强度。因此,有必要对端 子材料的导电率作某种程度的牺牲,而使用确保了强度的材料来制成端子。
另外,除了要考虑材料的导电性和强度的关系外,由于在阴端子60上还 设有板簧63,因而还必须考虑形成板簧63的端子材料应为具有弹力的材料。
现在,虽然不存在这样的导电率、强度、弹力全都具有优良的特性的材 料,但作为解决方案,具有分别形成阴端子的板簧和端子通电部,将具有高 导电性的通电部和具有高弹簧特性、高强度的板簧予以组合的结构的阴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端子结构的现有技术文献有如下一些:
涉及阴端子结构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331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56792号公报。
涉及阳端子结构的有: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二87842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二98359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公平7-51739号公报。
然而,在将这样的阴端子作为汽车用端子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汽车用端子有时被暴露在高温状态(150℃)下,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形 成端子的材料的应力缓和特性大时,有时阴端子的盒部(端子通电部61)便 张开。例如,已折弯成90°的板材向与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使板张开 到100°左右。
端子盒子一张开,弹簧部和端子盒部间的距离(阳端子插入部分的空间) 则增大。这时,由于加在弹簧部的位移量变小,即,由于弹簧部夹住阳端子 的接触力变弱,因而,通过阳端子50所连接的电气设备则不能满足预定特性 的要求。
因此,考虑到高温时端子的张开,就需要在常温时将弹簧的接触力设定 得更高来形成阴端子,从而使其即使在高温时出现端子盒部张开的情况,也 能得到预定的特性。当提高接触力地形成弹簧部时,为了将阳端子插入到阴 端子中则要增大所必要的力(端子插入力),存在阳端子难于插入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图11的阳端子50是一个平板形状,因其表面积小而散 热性不佳。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大电流通电时端子的温度上升,对连接器 的树脂外壳及周边设备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32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连接器模块组件的屏蔽元件
- 下一篇:具有低表面离聚物浓度的膜电极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