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不等速电马达恒向输出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3938.8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H02P29/00 | 分类号: | H02P29/00;H02H7/06;H02H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等速 马达 输出 驱动 系统 | ||
1.一种双向不等速电马达恒向输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 具有可作双回转方向输入的双向不等速电马达,其输出端供输往同速比或不 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入端,而经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 置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回转型负载,使用者可通过双向 不等速电马达运转方向的操控,以改变驱动输入方向,而通过具有不同变速 比的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在不同驱动输入方向及不同转速 时,作同速比或不同速比的恒定回转方向输出;
此项双向不等速电马达恒向输出驱动系统,通过由输入装置(111)的操作 信号或指令,以将电能供给装置(100)的电能经双向不等速电马达操控装置 (110)对双向不等速电马达(101)作第一驱动回转方向或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二 驱动回转方向驱动,双向不等速电马达(101)输出端所输出的回转动能直接、 或经传动装置(104)输往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102)的输入端, 以通过具有不同变速比的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在不同驱动 输入方向时作不同变速比的恒定回转方向输出回转动能,供驱动回转型负载 (103),其中:
──双向不等速电马达(101):为由各种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 或异步运转的电能驱动的双向不等速电马达,供作不等速正反转的运转;
──双向不等速电马达操控装置(110):为由机电元件或装置、或固态电 子元件或装置、或具有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的控制电路所构成,接收来自包 括市电或发电机的交流或直流电源、或来自燃料电池、一次电池、或可储放 电的二次电池的电能供给装置(100)的电能,以对双向不等速电马达(101)作开 或关、转向、转速、扭力作操控及作过电压、或过电流的保护;
──输入装置(111):为供对双向不等速电马达操控装置(110),发出对双 向不等速电马达(101)的开或关、回转方向、转速、扭力的操控或设定的信号 或指令;
──双向不等速电马达(101)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及第二驱动 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供驱动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102)的 输入端;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转速为不同;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102):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 输出传动装置(102)为能直接、或经传动装置(104)接受来自双向不等速电马达 (101)的不同回转方向及不同转速的回转动能,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同 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102)内部的传动组件,由(1)齿轮组;(2) 磨擦轮组;(3)链条及链轮组;(4)皮带及皮带轮组;(5)传动曲柄及轮组;(6) 流体传动装置;(7)电磁力传动装置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同速比或不同 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102)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 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 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回转型负载(103):为由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102) 输出端经传动装置(104)作恒定单转向驱动的回转型负载;
传动装置(104)由(4)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或转 矩或反转矩所操作的离合装置,或单向传动离合装置,以作联结传动或中断 传动的离合功能装置所构成;或者,传动装置(104)由(1)固定速比的各种齿轮 式、皮带式、摩擦式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2)通过人力、或机力、或流力、 或离心力、或转矩、或反转矩操作的有段或无段变速装置,(3)可操控切换输 入端与输出端的相对回转方向关系的传动装置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不等速电马达恒向输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 于,在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102)与回转型负载(103)之间,或 在双向不等速电马达(101)与同速比或不同速比恒向输出传动装置(102)之间 加设传动装置(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39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