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耗能脱附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3995.6 | 申请日: | 200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名山;施明宪;黄朝琴;林育立;周雅文;黄廷位;张佑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08 | 分类号: | B01D53/08;B01D53/26;F24F3/14;B01J20/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耗能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低耗能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列步骤:
提供用一吸附材料;
于该吸附材料的两侧接上导电电极,该导电电极具有:一网状金属电极, 该网状金属电极的外围具有金属框;以及,多个绝缘框架,其设置于该网状金 属电极内部,以将该网状金属电极分成多个相互绝缘的电极,即多个脱附结构 区域;以及,
施加电压于该两侧的导电电极使该吸附材料导通电流进而脱附,该电压通 过电刷提供,当该吸附材料转动,该电刷接触到所述金属框时,只有与该金属 框连接到的该脱附结构区域会导电,而不影响相邻的脱附结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为用 以除湿的吸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所吸 附的物质为水、有机挥发物或氮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加电压之后还 包括有提供一气流通过该吸附材料将脱离该吸附材料的物质带出该吸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耗能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气流为一经过 加热的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压为一交流电 压或者是直流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为一 多孔性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为非 多孔性材质。
9.一种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列步骤:
一吸附材料,其提供吸附至少一物质;
一对电极结构,其与该吸附材料的两侧相偶接,该电极结构具有:一网状 金属电极,该网状金属电极的外围具有金属框;以及,多个绝缘框架,其设置 于该网状金属电极内部,以将该网状金属电极分成多个相互绝缘的电极,即多 个脱附结构区域;以及,
一电压源,其与该对电极相偶接,该电压源提供一电压于该对电极结构, 使该吸附材料导通电流进而脱附,该电压通过电刷提供,当该吸附材料转动, 该电刷接触到所述金属框时,只有与该金属框连接到的该脱附结构区域会导 电,而不影响相邻的脱附结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为 用以除湿的吸附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所 吸附的物质为水、有机挥发物或氮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施加电压之 后还包括有提供一气流通过该吸附材料将脱离该吸附材料的物质带出该吸附 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流为一经 过加热的气流。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为一交流 电压或者是直流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为 一多孔性材质。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为 一非多孔性材质。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极结构 与该吸附材料之间还具有一导电层。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金属电极 相互对应的位置上还具有一气流导引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进行一转 动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39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