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印刷电路板的电子装置外壳和制造电子装置外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4038.5 | 申请日: | 2009-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1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C·黑格曼;J·厄斯特豪斯;M·本施;M·尼格曼;M·伦申;S·费林;T·迪克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1/18;H05K3/34;H01R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饶辛霞 |
地址: | 德国代***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电路板 电子 装置 外壳 制造 方法 | ||
1.按可顺序排列结构的电子装置外壳(1),该电子装置外壳用于卡 锁到一个支承导轨上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电导线的导线接头(17) 和一个容纳在该电子装置外壳(1)中的印刷电路板(18),该印刷电路 板具有一个外部边缘(19),所述导线接头(17)设置在该印刷电路板上, 其中,在导线接头外壳(16)中的导线接头(17)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8) 的外部边缘之外挨着该印刷电路板(18),并且电子装置外壳(1)具有 两个相互平行定向的主侧壁(5、6),其特征在于:在导线接头外壳(16) 中的导线接头(17)在印刷电路板(18)的外部边缘(19)之外这样挨 着该印刷电路板(18)设置,以致印刷电路板(18)和导线接头(17) 的厚度不会相互叠加,其中导线接头外壳(16)还至少部分地本身构成 电子装置外壳(1)的其中一个主侧壁(5)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导线接头外 壳(16)一直延伸到印刷电路板(18)的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子装置外壳(1)还具有两个窄侧壁(7、8),并且导线接头外壳(16) 至少部分地本身构成电子装置外壳(1)的至少一个窄侧壁(7、8)的一 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电子装 置外壳(1)还具有一个朝着支承导轨那边的底壁(4)和一个上部盖板 (9),并且所述底壁(4)和其中一个主侧壁(6)和盖板(9)构成为相 互一体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两个另 外的侧壁分别有一个朝着支承导轨那边的底部区域(10)同样与所述其 中一个主侧壁(6)构成为一体的,所述两个另外的侧壁将主侧壁(5、6) 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与另一 主侧壁(6)相比,所述其中一个主侧壁(5)具有一个更小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其 中一个主侧壁(5)具有一些边缘缺口(1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导线接 头(17)构成为压簧接头、拉簧接头、绝缘穿过式触头或螺纹接头或触 针或触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导线接头外 壳(16)延伸到边缘缺口(15)内,并且在安装位置上,在其一侧与具 有边缘缺口(15)的主侧壁(5)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导线 接头外壳(16)按其相互配合在窄侧壁(7、8)上形成一种锯齿状的外 轮廓。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与带有边 缘缺口(15)的主侧壁(5)对置的主侧壁(6)这样构成,以致该主侧 壁沿顺序排列方向也覆盖导线接头外壳(16)。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在印刷电 路板(18)上构成一些对应于所述边缘缺口(15)的边缘缺口(28)。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导线 接头外壳(16)这样定向,以致导线接头(17)相对于支承导轨可倾斜 地从上面接线和拆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从导 线接头外壳(16)伸出一些钎焊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接触区域 是触针(20)。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在主 侧壁(5、6)上的支撑轮廓(26)将导线接头外壳(16)支承并且稳定 在主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未经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40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式薄饼烘焙系统
- 下一篇:多组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平衡供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