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传输电路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4133.5 | 申请日: | 200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简志清;林财得;吴健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H04L2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蒲迈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传输 电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集成传输电路与方法,特别是一种将多种应用电路集成于一芯片的集成传输电路与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外设元件互连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 express)是一种成熟的高速传输接口,其具有消耗功率低、传输效能高、所需的接脚数(pin count)少等优点。
目前市面上的计算机系统(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或桌上型计算机),大多具有支持PCI express接口的功能。而多种的应用电路,例如:10/100Mbit以太网络芯片、Gigabit以太网络芯片...等,皆可通过PCI express接口与计算机系统的芯片组做连接。然而,以目前的技术,各个应用电路是分别地设计专属的PCI express接口来与芯片组进行连接,且芯片组也必需考虑产品上应用电路的数目,相对应地设计多个PCI express接口来耦接至不同的应用电路上。如此一来,将造成芯片组的设计成本增加。再者,加上计算机系统主机板尺寸的限制,PCI express的连接端口(port)数目的增加,使得必须扩大计算机主机板的尺寸,不符合电子产品朝向轻薄化发展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传输电路与方法。通过本发明所提出的电路或方法可减少PCI express连接端口的使用数目,并可同时缩小计算机主机板的板材尺寸。
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传输电路,通过传输接口以传输输出数据,该集成传输电路包含:第一应用电路,用以接收并处理第一数据以输出第一处理数据;第二应用电路,用以接收并处理第二数据以输出第二处理数据;媒体存取控制电路,耦接至该第一应用电路与该第二应用电路,用以对该第一处理数据与该第二处理数据进行编码,以输出编码数据;以及物理层电路,耦接 至该媒体存取控制电路,接收该编码数据以输出该输出数据至该传输接口;其中,该第一应用电路与该第二应用电路的功能不同;且该媒体存取控制电路交互地编码该第一处理数据与该第二处理数据以输出该编码数据至该物理层电路,其中当该第一应用电路未被使用时,禁能该第一应用电路。
本发明亦提出一种集成传输方法,通过传输接口以传输输出数据,包含下列步骤:接收并处理第一数据以输出第一处理数据;接收并处理第二数据以输出第二处理数据;提供媒体存取控制电路,交互地编码该第一处理数据与该第二处理数据,而输出编码数据;耦接物理层电路至该媒体存取控制电路,接收该编码数据以输出该输出数据至该传输接口;以及停止接收并停止处理该第一数据。
有关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集成传输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成传输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集成传输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集成传输电路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集成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集成传输电路
10:第一应用电路
20:第二应用电路
30:媒体存取控制电路
32:第一缓冲器
34:第二缓冲器
40:物理层电路
50:传输接口
60:芯片组
61、62、63:连接端口
70:第三应用电路
80:中央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该图所示为本发明集成传输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所提出的集成传输电路1,通过传输接口50以传输输出数据,该集成传输电路1包含:第一应用电路10、第二应用电路20、媒体存取控制电路30、物理层电路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41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