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蒙药蓝刺头有效成份的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5466.X | 申请日: | 200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毕力夫;常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力夫;常虹 |
主分类号: | A61K36/28 | 分类号: | A61K36/28;A61P19/08;A61P29/00;A61K133/00 |
代理公司: | 呼和浩特北方科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5100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010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蒙药 刺头 有效 成份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蒙药蓝刺头有效成份 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蓝刺头为菊科植物蓝刺头的干燥复头状花序,主含总黄酮类化合 物。生于山地草原、山地森林草原地带、石质干草原地带、草甸草原 或山坡草丛及山野向阳处。为多年生草本,花期夏秋。株高可达1m。 叶二回羽状分裂,基生叶矩圆状倒卵形,具长柄,上部叶长椭圆形至 卵形。复头状花序,呈球形,直径2~4cm,有的已脱落成小头状花序。 小头状花序长1.5~2cm,基部簇生许多白色托毛。总苞数层,外层刚 毛状,较短,长6~8mm,条形,上部呈菱形扩大,先端锐尖,边缘有 少数睫毛;中层苞片较长,可达15mm,菱状披针形,自最宽处向上渐 尖成芒刺状,中、上部边缘有睫毛;内层苞片长13~15mm,长椭圆形 或条形,先端芒裂。全部管状花,花冠筒状,长约1.5cm,先端分裂, 裂片5枚,条形,蓝色,多脱落,子房外密被淡黄色柔毛。气无,味 淡。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蒙古、山东、宁夏、河南等地。花盛开 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性味苦,稀,柔,轻,钝,凉(蒙医学), 功能主治:(蒙医学)固骨质,接骨愈伤,清热止痛。主治骨折、骨 热、刺痛症、疮疡等。
而目前尚还没有一种方法用来提取蓝刺头的有效成份,使得蓝刺 头的有效成份能够直接用药,提高该药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蓝刺头有效成份提取出来的一 种蒙药蓝刺头有效成份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蒙药蓝刺头有效成份的提取 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首先取重量份为40份-50份的蓝刺头粉碎, 用重量为粉碎后的蓝刺头的8-12倍,质量百分比为50~65%的乙醇 加热至沸腾状态回流提取,提取至经液相方法检测到不含芹菜苷,或 经紫外方法检测到不含黄酮之后,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 对密度为0.90~1.10,温度为室温的浸膏,加乙醇醇沉至含醇量70~ 85%,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无醇味的浸膏,加水稀释膏剂,至所 述膏剂的重量为投料药材10倍,加于已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 依次用水及醇性溶剂,洗脱,收集醇性溶剂,洗脱液,回收醇性溶剂, 浓缩至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已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有两种情况:
1、买来的大孔吸附树脂柱若为净品或精品级的,就只需要用水将 保存的氯化钠(盐)洗去,再将树脂放于柱子中,用95%乙醇洗脱, 结果以流出的乙醇溶液经硅胶板薄层鉴别和碘蒸气薰无斑点出现,或 紫外测定除空白外无吸收为依据,判断已处理干净,然后再用水将95% 乙醇冲洗至无醇味,即可;
2、买来的若为工业级或树脂用的批次较多,吸附量已比原来降低 了30%,就需要依次用水、盐酸、氢氧化钠、水和95%乙醇和水通过 树脂,判断依据也是以流出的乙醇溶液经硅胶板薄层鉴别和碘蒸气薰 无斑点出现,或紫外测定除空白外无吸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工艺稳定、可行,通过对蓝刺头有效成份的 提取,使得蓝刺头的药效得以充份发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蒙药蓝刺头有效成份的提取方法,其包括有如下步骤: 首先取40kg的蓝刺头粉碎,用质量百分比为50%的乙醇320kg加热 至沸腾状态回流提取四次,提取次数至经液相方法检测到不含芹菜苷, 或经紫外方法检测到不含黄酮之后,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 相对密度为0.90~1.10,温度为室温的浓缩液,加乙醇沉至含醇量 70%,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无醇味的浸膏,加水稀释膏剂至重量 份为400kg,加于已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依次用水及80%乙醇 溶剂,洗脱,收集乙醇溶剂,洗脱液,回收乙醇溶剂,浓缩至稠膏, 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力夫;常虹,未经毕力夫;常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54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