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设备和调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6092.3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岩崎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陈立航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设备 调焦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调焦透镜的移动来进行用于从视频信 号顺序获得焦点评价值的扫描操作并基于该焦点评价值计算调 焦透镜的对焦位置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数字照相机等很多摄像设备采用称为TV-AF方法的自动调 焦(AF)方法。如图6中所示,TV-AF方法使调焦透镜在预定的可 移动范围(例如,从无限端至近端的范围)内移动,以在各个调 焦透镜位置从视频信号获得AF评价值。随后,该方法将获得了 最大AF评价值的调焦透镜位置确定为对焦位置(见日本特开平 3-68280)。
此外,在TV-AF方法中,当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长并且调 焦透镜的可移动范围宽时,或当摄像光学系统的景深小从而需 要精细地移动调焦透镜时,需要获得大量的AF评价值的样本。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长时间来收集AF评价值,导致不能实现高 速AF操作。
日本特开2004-109150公开了一种将整个物距范围(即,调 焦透镜的整个可移动范围)分割为多个区域并从该多个区域中 选择用于实际移动调焦透镜以获得AF评价值的区域的摄像设 备。此外,该摄像设备基于预定条件适当地改变移动调焦透镜 的区域,从而实现高速AF操作。
然而,即使在如日本特开2004-109150所公开的选择用于获 得AF评价值的区域的情况下,如果调焦透镜的可移动范围宽到 足够包括微距范围和非微距范围,则可选择大量的区域。结果, AF评价值的样本数量可能相当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调焦透镜的可移动范围宽或需要精细 地移动调焦透镜也能进行高速AF操作的摄像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所述 摄像设备利用调焦透镜的移动来进行用于从视频信号顺序获得 焦点评价值的扫描操作,并且基于所述焦点评价值计算所述调 焦透镜的对焦位置,所述摄像设备包括:控制器,用于将用于 所述扫描操作的所述调焦透镜的可移动范围分割成多个区域, 并且当所述焦点评价值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进行所述扫描操作 的扫描操作区域从所述多个区域中所述调焦透镜当前所在的当 前区域改变为下一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将用于将所 述扫描操作区域从特定区域改变为下一区域的第一条件、以及 用于将所述扫描操作区域从所述特定区域以外的区域改变为下 一区域的第二条件设置为所述预定条件,并且所述第一条件比 所述第二条件更难以满足。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摄像 设备的调焦的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利用调焦透镜的移动来进行 用于从视频信号顺序获得焦点评价值的扫描操作,并且基于所 述焦点评价值计算所述调焦透镜的对焦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步骤,用于将用于所述扫描操作的所述调焦透镜的可移动 范围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且当所述焦点评价值满足预定条件时, 将进行所述扫描操作的扫描操作区域从所述多个区域中所述调 焦透镜当前所在的当前区域改变为下一区域,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步骤将用于将所述扫描操作区域从特定区域改变为下一 区域的第一条件、以及用于将所述扫描操作区域从所述特定区 域以外的区域改变为下一区域的第二条件设置为所述预定条 件,并且所述第一条件比所述第二条件更难以满足。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将显 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框 图。
图2示出在实施例中将调焦透镜的可移动范围分割为多个 扫描区域的例子。
图3是示出实施例的照相机中的AF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的照相机中的区域改变判断处理的流程 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中的扫描区域和AF评价值之间的关系的 图。
图6是示出物距(调焦透镜位置)和AF评价值之间的关系的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字照像机(摄像设备)的 结构。数字照相机包括含有调焦透镜2的摄像光学系统1、摄像 元件3、预处理电路4、A/D转换器5、存储器控制器6、存储器7、 开关(SW1)9、开关(SW2)10和控制部件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6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连接到软电线的带槽端子结构的电声换能器及其组件
- 下一篇:显示输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