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对打动作的遥控玩具车及其模拟对打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6311.8 | 申请日: | 2009-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达玩具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17/385 | 分类号: | A63H17/385;A63H17/26;A63H17/32;A63H30/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 辉;曹爱红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对打 动作 遥控 玩具车 及其 打的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儿童用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对打动作的遥控玩具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儿童用玩具车种类繁多,遥控玩具车因其具有较强的可操控性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每辆遥控玩具车之间都是互相独立的个体,游玩时都是单独进行的,这样,使得两个及多个儿童在一起玩耍时,多辆玩具车之间互不相关,这样不能使多个儿童一起参与到一项游戏中来,不能更好地进行互动,趣味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拟对打动作的遥控玩具车,该遥控玩具车构思巧妙,能模拟两个玩具车之间的对打动作,能更好地实现儿童之间的互动,趣味性大大增强。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模拟对打动作的遥控玩具车,包括遥控器及由该遥控器远程无线遥控的玩具车本体,所述遥控器上设有无线射频发射器及其控制芯片,所述无线射频发射器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操控按键;所述玩具车本体上对应地设置有用于接收遥控器发出的射频信号的无线射频接收器及其控制芯片,所述玩具车本体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及用于接收来自另一辆具有相同功能的遥控玩具车发出的红外线信号后发射对准击中、以模拟另一辆玩具车中弹动作的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与玩具车本体的主芯片连接,所述主芯片上还连接有用于模拟对准击中动作的显示元件及用于控制玩具车本体运动的驱动器。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安装在玩具车本体的前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安装于玩具车本体的尾部。
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元件包括安装在红外线发射器发射枪头部位的指示灯,和安装在玩具车本体车头部位的若干个用于显示中弹状态的LED指示灯,以及模拟玩具车发射的射击声及模拟中弹发出爆炸声响的扬声器。
所述遥控器上的操控按键包括前进按键、后退按键、左转按键、右转按键及射击按键,所述各按键均与无线射频发射器控制芯片连接,并将操控按键的按键信号传送到无线射频发射器的控制芯片上。
所述用于控制玩具车本体运动的驱动器包括用于控制玩具车本体左右转向运动的第一驱动器,以及用于驱动玩具车本体前进后退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均与主芯片相连。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控制上述遥控玩具车的模拟对打的控制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1)开启遥控器及玩具车本体,按压遥控器的“射击”按键,将该“射击”按键信号发送给无线射频发射器;
(2)无线射频发射器将无线射频信号发送给玩具车本体上的无线射频接收器,以实现遥控器远程遥控玩具车;
(3)无线射频接收器将射频信号通过其控制芯片输送到玩具车本体的主芯片;
(4)主芯片将信号传给红外线发射器使其发出红外线信号,并由扬声器发出射击的声音;
(5)另一辆玩具车的红外线接收器对准接收红外线信号,模拟中弹动作,并由被击中的玩具车车头上LED显示灯的熄灭个数或者由扬声器发出模拟爆炸的声音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由于在玩具车同时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通过一辆玩具车的红外线发射器将红外信号发送到另一辆玩具车的红外线接收器上,从而可以模拟两辆玩具车之间的模拟对打动作,构思巧妙,能较好地将互相独立的两辆玩具车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关联起来,增加儿童一起游戏的互动性,大大增加玩具车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模拟对打动作遥控玩具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模拟对打动作遥控玩具车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模拟对打动作遥控玩具车的系统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模拟对打动作遥控玩具车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达玩具公司,未经捷达玩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63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