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解码转换装置、网关装置以及编解码转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6354.6 | 申请日: | 2009-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7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猪石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7/00 | 分类号: | H04M7/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码 转换 装置 网关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解码转换装置、网关装置以及编解码转换方法,例如 能够应用于设于网络边界的会话边界控制器(S/BC)中。
背景技术
在NGN(次世代网络)等的IP互连环境等中,在各服务提供商网 络所涵盖的不同PC(个人计算机)或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在数据通信中,在终端或PC等中安装有用于打开所支持的传送方式 的文件和数据的软件,所以,在跨越各服务提供商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送 中,不会产生问题。
但是,在IP互连的通信中,除了仅仅的数据以外,今后还包含音频 和视频数据等媒体数据,在媒体数据的IP互连中,现状为存在如下问题: 在服务提供商之间没有统一的编解码标准(编解码标准根据服务提供商 网络而不同)。例如如图2所示,在A服务提供商网络的编解码标准为 ITU-T G.711、B服务提供商网络的编解码标准为EVRC(Enhanced Variable Rate Codec:增强型可变速率编解码器)、C服务提供商网络的编解码标 准为AMR(Adaptive Multi Rate:自适应多速率)的情况下,A服务提供 商网络下属的电话终端和B服务提供商网络下属的电话终端如果不执行 编解码转换,则无法互连。
作为解决编解码转换所涉及的问题的第1方案,考虑在电话终端中 搭载与各服务提供商网络对应的编解码器。但是,关于能否对已经问世 的许多电话终端搭载追加功能,预想到许多物理问题、技术问题等。
因此,作为解决编解码转换所涉及的问题的第2方案,提出了在专 利文献1中也进行了记载的这种在服务提供商网络之间的边界实施编解 码转换的方案。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编解码转换,而没有记载 其具体的编解码转换方法。因此,是将与电话终端中的编解码转换相同 的方法应用于在边界实施的编解码转换的技术。
图3是电话终端中的编解码转换方法(从G.711到EVRC的转换) 的说明图。从插入有按照G.711进行编码的编码音频数据的RTP分组中 提取编码音频数据(T1),使用抖动缓冲器吸收抖动后(T2),对编码音 频数据进行解码(T3),还原为原音数据。将原音数据临时存储在再现缓 冲器中,实施分组丢失的插值处理后(T4),按照转换后的编码方式 (EVRC)进行编码(T5),将编码音频数据重新插入RTP分组中(T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3362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也有所记载的这种在服务提供商网络之间的边界实施 编解码转换的第2方案中,也存在:(a)不支持多种编解码转换、(b) 无法对应多个信道的同时处理、(c)没有考虑转换处理延迟等问题。
专利文献1也有所记载的第2方案是如下的方式:将相当于在2个 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编解码转换功能(参照上述图3),直接轻 易地加入小规模的网关装置等中,因此,产生上述的问题(a)~(c)。
如果IP互连的服务提供商网络的种类很多(换言之,编解码标准的 种类很多)、且不支持多种编解码转换,则必须按照每种编解码转换来构 成网关装置,系统结构复杂且大型化。
在IP互连中,在服务提供商网络之间连接的信道数很多,当然希望 一个编解码转换装置能够对应的信道数很多。
在IP互连中,通话的实时性也很重要,包含编解码转换处理时间在 内,媒体传送延迟必须最小。在日本总务省等的规定中,音频通话的END to END(图2的A服务提供商网络的终端-B服务提供商网络的终端之间 的连接)的延迟的目标为100ms以内(视频的目标也为200ms以内)。该 目标值是根据主观测定的延迟量而规定的,其中,该延迟量是使用该媒 体的人在进行通话、会话时不会感到不自然的程度的延迟量。在大幅超 过该规定的情况下,会话的沟通显著降低,成为使用者的心理压力等的 主要原因。
如上所述,针对音频数据说明了问题,但是,在视频数据中也存在 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期望能够对应多种编解码转换和多个信道的同时处理、且编 解码转换处理延迟小的编解码转换装置、网关装置以及编解码转换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63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