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6638.5 | 申请日: | 2009-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H·K·弗莱姆;S·M·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4 | 分类号: | F04B5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夌;刘华联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活塞 | ||
1.一种由聚合物材料形成的制冷压缩机活塞,包括:
第一活塞壁和第二活塞壁,它们与活塞的轴线同心并且沿着所述 轴线彼此间隔开;
主体部分,其沿轴向在所述第一活塞壁和第二活塞壁之间延伸并 且提供了安装表面;
第一局部圆柱表面,其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高度上方并且从所述 第一活塞壁的内面沿轴向延伸;
第二局部圆柱表面,其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高度上方并且从所述 第二活塞壁的内面沿轴向延伸;
第一承座,其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高度上方并且沿径向位于所述 第一局部圆柱表面和第二局部圆柱表面的外侧;以及
第二承座,其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高度上方并且沿径向位于所述 第一局部圆柱表面和第二局部圆柱表面的外侧,
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形成有由第一凹部沿轴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 槽脊和第二槽脊,第二凹部位于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上、第一活塞壁和 第一槽脊之间;第三凹部位于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上、第二活塞壁和第 二槽脊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局部圆柱 表面和所述第二局部圆柱表面与所述轴线对齐,并且与所述第一活塞 壁和第二活塞壁同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座和所 述第二承座沿轴向延伸,并且沿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局部圆柱表面和第 二局部圆柱表面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局部圆柱表面的轴向端部形成有面向所述第二活塞壁 的凹入凹部;以及
所述第二局部圆柱表面的轴向端部形成有面向所述第一活塞壁 的凹入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由以分散 在聚醚醚酮基体中、占30%体积的碳纤维来增强的聚醚醚酮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通过注射 成型一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由聚醚酮 和占15%重量的聚四氟乙烯形成,所述聚四氟乙烯以分散在聚四氟乙 烯基体中占15%重量的碳纤维来增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通过注射 成型一体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由聚亚苯 基硫化物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通过注 射成型一体地形成。
11.一种由聚合物材料形成的制冷压缩机活塞,包括:
第一活塞壁和第二活塞壁,它们与活塞的轴线同心并且沿着所述 轴线彼此间隔开;
主体部分,其沿轴线在所述第一活塞壁和第二活塞壁之间延伸并 且提供了安装表面;
第一局部圆柱表面,其位于所述安装表面上方并且形成有第一凹 入凹部;
第二局部圆柱表面,其位于所述安装表面上方并且形成有第二凹 入凹部;
第一承座,其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高度上方并且沿径向位于所述 第一局部圆柱表面和第二局部圆柱表面的外侧;以及
第二承座,其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高度上方并且沿径向位于所述 第一局部圆柱表面和第二局部圆柱表面外侧,
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形成有由第一凹部沿轴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 槽脊和第二槽脊,第二凹部位于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上、第一活塞壁和 第一槽脊之间;第三凹部位于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上、第二活塞壁和第 二槽脊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座和 所述第二承座沿轴向延伸,并且沿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局部圆柱表面和 第二局部圆柱表面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由以分 散在聚醚醚酮基体中的、占30%体积的碳纤维来增强的聚醚醚酮一体 地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66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