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倾斜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6823.4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赖律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9/06 | 分类号: | G01C9/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斜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传感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倾斜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市面上的倾斜传感器多为两相感应,意即其仅可感应两个倾斜方向,且其体积通常较为庞大。对于现今消费性电子,如手机,讲求轻薄短小的特点,传统的倾斜传感器便较难应用于其上。
此外,若欲使用四相感应的倾斜传感器,其中四相例如是指上下左右的方向,通常需要两组两相感应器的搭配。然而,如此一来,便无法有效地达到降低成本、缩小体积以及缩减制程步骤的目的。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尺寸极小、且成本低廉以及可适用于轻薄及低成本的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倾斜传感器,实为目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倾斜传感器,其可感测多个倾斜方向,并具有较薄的的尺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种倾斜传感器,其包括一本体、一发光二极管、一第一感光组件、一第二感光组件以及一移动件。本体适于在多个倾斜方向上倾斜。发光二极管配置于本体,且适于提供一光束。第一感光组件配置于本体,且位于发光二极管的一侧。第二感光组件配置于本体,且位于发光二极管的另一侧。移动件配置于本体,其中当本体往不同的倾斜方向倾斜时,移动件会往不同的倾斜方向移动,而使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直接射入至第一感光组件与第二感光组件,或遮挡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直接入射至第一感光组件与第二感光组件至少其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体包括一移动区、一第一容置区、一第二容置区、一第一通道、一第三容置区以及一第二通道。移动件位于移动区内。第一容置区具有一第一开口,其中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一容置区内,且第一容置区通过第一开口与移动区连通。第二容置区具有一第二开口,其中第一感光组件位于第二容置区内。第二容置区通过第二开口与第一通道而与移动区连通。第三容置区具有一第三开口,其中第二感光组件位于第三容置区内。第三容置区通过第三开口与第二通道而与移动区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体包括一方形移动区、一第一容置区、一第二容置区以及一第三容置区。方形移动区具有四个顶角,且每一顶角的两侧边分别具有一开口,其中移动件位于方形移动区内。第一容置区通过开口而连通方形移动区,其中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一容置区内。第二容置区通过开口而连通方形移动区,其中第一感光组件位于第二容置区内。第三容置区通过开口而连通方形移动区,其中第二感光组件位于第三容置区内。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光束会依序地通过开口、方形移动区以及开口而分别直接地传递至第一感光组件与第二感光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倾斜传感器还包括多对金属接垫,分别配置于方形移动区的顶角的位置上。当移动件移动至某对金属接垫时,发光二极管适于提供光束。此外,当移动件移动至位于发光二极管与该第一感光组件之间的金属接垫,移动件适于遮挡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直接入射至第一感光组件。而当移动件移动至位于发光二极管与第二感光组件之间的金属接垫,移动件适于遮挡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直接入射至第二感光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移动件为一金属滚珠,且该金属滚珠的大小实质上小于等于0.5mm大于0.1m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移动件为一滚珠,且滚珠的大小实质上小于等于0.5mm大于0.1mm。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倾斜传感器,其包括一本体、一发光二极管、一第一感光组件、一第二感光组件、一第一移动件以及一第二移动件。本体适于在多个倾斜方向上倾斜。发光二极管配置于本体,且适于提供一光束。第一感光组件配置于本体,且位于发光二极管的一侧。第二感光组件配置于本体,且位于发光二极管的另一侧。第一移动件配置于本体,其中当本体往不同的倾斜方向倾斜时,第一移动件会往不同的倾斜方向移动,而使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直接射入至第一感光组件,或遮挡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直接入射至第一感光组件。第二移动件配置于本体,其中当本体往不同的倾斜方向倾斜时,第二移动件会往不同的倾斜方向移动,而使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直接射入至第二感光组件,或遮挡来自发光二极管的该光束直接入射至第二感光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68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