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6933.0 | 申请日: | 200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立;孙自军;李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92 | 分类号: | H01L29/92;H01L29/41;H01L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张春媛 |
地址: | 2150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绝缘体 电容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凹槽中,该凹槽的深度由第一金属层与其前层金属的距离来定义,包括
由沉积金属层和第一金属层形成的下电极,其中沉积金属层位于第一金属层之上;
由第二金属层沉积形成的上电极;
上、下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电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金属层为多层金属结构中的倒数第二层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金属层为铜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下电极中沉积金属层为Ti/TiN层。
5.一种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
(1)在第一金属层沉积后,在需要做电容的区域定义出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图形,进行金属蚀刻及下方介质层蚀刻定义出凹槽,利用相对第一金属层的前层金属作为凹槽蚀刻阻挡层,来定义凹槽深度;
(2)沉积金属层与第一金属层一起形成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下电极;
(3)生长薄层绝缘电介质;
(4)第二金属层沉积及化学机械研磨制造工艺形成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上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金属层为多层金属结构中的倒数第二层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4)采用铜制造工艺工艺填充凹槽,接下来的平坦化制造工艺来隔绝电容凹槽,平坦化之后进行湿法清洗,最后形成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上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中的沉积金属层为Ti/TiN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69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模块式光伏体系
- 下一篇:光敏复合介质栅MOSFET探测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