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签流动方向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8098.4 | 申请日: | 2009-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6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景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签 流动 方向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标签流动方向的确 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技术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基于RFID的系统主要包括阅读 器和电子标签(以下简称为标签),其中,阅读器对标签的识别是通 过阅读器和标签的交互来完成的。具体的识别操作为:阅读器通过 射频信号向标签发送命令,相应地,标签通过射频信号响应阅读器 的命令,以此实现阅读器对标签的识别。
目前,在基于RFID的系统中,判断标签的流动方向有很重要 的应用意义。例如,对于公司来说,通过门禁(该门禁与阅读器连 接)获知人员(该人员可以看作是标签)的进出(即,标签的流动), 这对于公司的有效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只能通过专门的 感应设备,或者通过人为操作来判断标签的流动,这增加了不必要 的费用,浪费了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要通过专门的感应设备或者通过人为操作来判断标 签的流动方向而导致的浪费资源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 的标签流动方向的确定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标签流 动方向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阅读器、标签、第一天 线和第二天线的射频识别系统,其中,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分别连 接至一个或多个阅读器。
根据本发明的标签流动方向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标签进入第 一天线的覆盖区域的第一进入时刻和离开第一天线的覆盖区域的第 一离开时刻;判断是否保存了标签进入第二天线的覆盖区域的第二 进入时刻和离开第二天线的覆盖区域的第二离开时刻;如果判断结 果为是,则根据第一进入时刻和第二离开时刻来确定标签的流动方 向。
上述根据第一进入时刻和第二离开时刻确定标签的流动方向包 括:计算第一进入时刻与第二离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如果时间差 小于预设值,则确定标签的流动方向为从第二天线向第一天线。
如果时间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放弃确定标签的流动方向。
另外,如果不能在预定时间内成功获取到第一离开时刻,则放 弃确定标签的流动方向。
上述获取标签进入第一天线的第一进入时刻的操作包括:获取 并保存标签当前进入第一天线的覆盖区域的第一进入时刻,并删除 原有的第一进入时刻和第一离开时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标签流 动方向的确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标签流动方向的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 储标签进入天线的覆盖区域的进入时刻和离开天线的覆盖区域的离 开时刻;读取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读取进入时刻和离开时刻;判决 器,用于根据读取器读取的进入时刻和离开时刻确定标签的流动方 向。
其中,存储器包括:第一存储部,用于存储与第一天线对应的 进入时刻和离开时刻;第二存储部,用于存储与第二天线对应的进 入时刻和离开时刻。
另外,标签流动方向的确定装置还包括:调度器,用于在读取 器从第二存储部读取到与第二天线对应的进入时刻和离开时刻时, 对判决器进行调度。
上述判决器还包括:运算器,用于计算读取器读取的与第一天 线对应的进入时刻和与第二天线对应的离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比 较器,用于对时间差和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判决单元,用于根据 比较器的比较结果,确定标签的流动方向,其中,如果比较结果为 时间差小于第一预设值,则确定标签的流动方向为从第二天线向第 一天线。
上述调度器还用于在比较器的比较结果为时间差大于或等于预 设值时,除能对判决单元的调度。
以及,上述存储器还包括:第三存储部,用于分别存储与第一 天线和第二天线相关的消息发送时刻;运算器还用于计算与第一天 线相关的消息发送时刻和与第二天线相关的消息发送时刻之间的差 值;比较器还用于将差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较;调度器还用于在 比较器的比较结果为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除能对判决单元的调 度。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至少之一,通过根据标签分别进出两个 天线的时间差来判断标签的流动方向,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 专门的感应设备或者通过人为操作来判断标签的流动方向的问题, 节省了资源,填补了RFID领域的一项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0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