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籽苗芽接育苗针刺抹芽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8128.1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1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明;曹建华;安峰;蔡秀清;邹积鑫;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 臻 |
地址: | 57173***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苗芽 育苗 针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籽苗芽接育苗抹芽方法。
背景技术
籽苗芽接育苗法是一项较新的育苗方法,其是由种子播种,抽芽一到两周后,带种子拔出的幼苗进行芽接,芽接后种植于营养袋内或假植于沙床内,成活后移植营养袋培养。具有育苗周期短、占地少、袋子小、便于运输、根系完整、生长旺盛,植后恢复生长快的优点。由于其芽接期间完全靠种子储存的养分生长,芽接成活后种子的养分已经耗尽,而芽接成活的籽苗茎干幼嫩细小,本身储存的养分较少,不能象芽接桩靠自身储存的养分提供接穗抽芽生长,只能靠保留的两片叶片制造营养提供接穗抽芽生长。籽苗的砧木芽着生在营养叶叶柄的叶腋和基茎间,由于自身顶端优势的原因,营养叶叶柄处的腋芽抽生较快,不及时抹除将消耗大量的营养,严重影响接穗的抽芽生长。因此籽苗芽接成活后,幼苗的抹芽工作对籽苗成苗出圃率就显的十分重要。
目前常用的抹芽方法有:一是打顶后待腋芽冒出用指甲抠除,该方法指甲容易受伤,芽根抠除不干净,抽芽后抠的不及时将消耗一些养分;二是打顶后待腋芽冒出用小刀切除,该方法存在切的浅,芽抹的不干净,切的深容易使叶片脱落,须十分小心,速度较慢、抽芽后切除的不及时将消耗一些养分;三是打顶后待腋芽冒出用钢锯片挫除,该方法存在容易挫伤叶柄使叶片脱落,须十分小心,速度较慢、抽芽后挫除的不及时将消耗一些养分。以上几种抹牙方法均需等到冒芽后方能抹芽,由于每棵砧木抽芽时间不同,所以一有抽芽的就得一遍一遍过的抹芽,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籽苗芽接育苗针刺抹芽方法。以解决因抹芽不当造成营养叶片脱落,成苗率低,抹芽速度慢等问题,能有效地提高抹芽速度,减少叶片的脱落,使接穗生长健壮,提高成苗率。
本发明采用的原理是:利用刺针细小可在不破坏叶柄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破坏砧木芽及其芽根,使其失去发芽能力,从而达到抹芽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籽苗芽接育苗针刺抹芽方法,是在籽苗芽接成活老化后不待其腋芽冒芽,在打顶后,留下最低的第一对叶后截掉顶干,然后用刺针进行砧木芽的针刺抹芽。
本发明所提供的籽苗芽接育苗针刺抹芽方法工艺简单,简便快捷,利用针刺的方式解决了因抹芽不当造成营养叶片脱落,接穗抽芽弱或不抽,成苗率低,抹芽速度慢等问题,且刺尖面积小,对叶柄基本无伤害,能有效地提高抹芽速度,减少叶片的脱落,使接穗生长健壮,提高成苗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籽苗芽接育苗针刺抹芽方法,选用芽接成活、叶片老化的籽苗芽接苗,留下最低的第一对叶后用剪刀截掉顶干,用刺针对准砧木芽或茎基处的芽,于叶柄和茎干夹角中间顺芽根刺入,刺入深度为0.1~0.25cm,刺入后略加旋转加大砧木芽的创伤面积后拔出,即完成抹芽工作。
所述刺针采用金属打磨、木材劈削或塑料打磨制成,长5~20cm,杆径粗0.1~1cm,尖端细长,略带棱线,针刺部分针尖粗度小于0.1cm。
实施例一
橡胶籽苗芽接成活及叶片老化后,留下最低的第一对叶后用剪刀截掉顶干,籽苗的砧木芽基本上有四个,两个腋芽,两个基牙。先用手指捏住叶柄和茎干相连处,用刺针对准腋芽,刺入角度介于茎干和叶柄中间,刺入深度为0.15cm,刺入后略加旋转加大砧木芽的创伤面积后拔出,完成抹芽工作。籽苗的基芽在茎基和胚轴连接处抹芽,操作方法同上。
实施例二
芒果籽苗芽接成活叶片老化后,留下最低的第一对叶后用剪刀截掉顶干,籽苗的砧木芽基本上有四个,两个腋芽,两个基牙。先用手指捏住叶柄和茎干相连处,用刺针对准腋芽,刺入角度介于茎干和叶柄中间,刺入深度在0.2cm,刺入后略加旋转加大砧木芽的创伤面积后拔出,完成抹芽工作。籽苗的基芽在茎基和胚轴连接处进行抹芽,操作方法同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