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的抓握扶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8234.X | 申请日: | 200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中西孝文;中林俊一;窪岛显一郎;清水健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1/28 | 分类号: | B62J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扶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的抓握扶手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鞍乘型车辆的抓握扶手结构,已知有安装于车体后部的金属制的抓握扶手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作为车辆用的辅助握把在芯轴外侧形成有软质层的抓握扶手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30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6-6415号公报
说明专利文献1的图3、图4。
抓握扶手31是车辆前方侧开放的平面看为U字形的金属制部件,在左右下面形成有凹部并作为把持部,这些把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部分安装于车架13。
说明专利文献2的图1、图2。
辅助握把是如下部件,即利用合成树脂制芯材4包围除安装部2、2之外的带状芯轴1,该带状金属芯1在两端具有安装部2、2,并进一步利用海绵层7包住该合成树脂制芯材4,利用合成树脂片8覆盖该海绵层7。
专利文献1的抓握扶手31的把持部的下面凹陷而容易握住,但因其为硬质,故抓握的感觉不好。
专利文献2中的辅助握把由于其仅是握把,仅能适用形状简单的扶手,故在形状变化多的抓握扶手中难以采用。另外,虽然抓握的时候感觉柔软,但由于芯轴1为平板状,强度、刚性低,并有可能与车体的振动共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容易握住且可以确保强度、刚性的鞍乘型车辆的抓握扶手结构。
在第一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抓握扶手结构中,该鞍乘型车辆在车架后部安装有乘坐人员把持的抓握扶手,该抓握扶手结构的特征在于,抓握扶手由芯材和覆盖该芯材的橡胶或树脂制的覆盖材料形成,该芯材由金属制的棒状芯材和金属制的第一板状芯材构成,该第一板状芯材与该棒状芯材的车宽方向外侧接合,越向车体外侧越下降且板厚比棒状芯材的外形薄。
其作用为,由于抓握扶手的芯材由金属制的棒状芯材和金属制的第一板状芯材构成,故即便是形状存在变化的复杂的抓握扶手,也容易使棒状芯材沿着其形状,因此,其结果是可以确保抓握扶手的强度、刚性,难以相对于车体的振动共振。
另外,由于抓握扶手的芯材被橡胶或树脂制的覆盖材料覆盖,故在握住抓握扶手时,能够得到柔软且舒适的感觉,并且,由于抓握扶手的第一板状芯材与棒状芯材的车宽方向外侧接合,越向车体外侧越下降且板厚比棒状芯材的外形薄,故容易握住。进而,由于覆盖材料为树脂制,故容易进行其形状的设定,可以将抓握扶手的表面形成为曲面,从而谋求提高外观性。
第二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棒状芯材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上接合有比棒状芯材的外形薄的金属制的第二板状芯材。
其作用为,金属制的第二板状芯材与棒状芯材接合,芯材的强度、刚性进一步提高,振动的抑制效果也提高。
另外,在同乘者握住抓握扶手后端时,由于整个手心放在第二板状芯材上,故更加容易握住。
并且,根据与棒状芯材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接合的第二板状芯材,在抓握扶手的车宽方向中央,形成有可以利用的平坦面。
第三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第二板状芯材的一部分被减轻重量。
其作用为,第二板状芯材的一部分被减轻重量而使抓握扶手轻量化,并且,抓握扶手因车体振动的共振难以发生。
第四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棒状芯材形成为从侧面看中央部高的凸形状,第一板状芯材从侧面看设于凸形状的下侧。
其作用为,第一板状芯材支承棒状芯材,可以减小棒状芯材的外形。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抓握扶手由芯材和覆盖该芯材的橡胶或树脂制的覆盖材料形成,该芯材由金属制的棒状芯材和金属制的第一板状芯材构成,该第一板状芯材与该棒状芯材的车宽方向外侧接合,越向车体外侧越下降且板厚比棒状芯材的外形薄,故可以形成握住抓握扶手时的感觉柔软且容易握住的抓握扶手,并且,利用金属制的芯材可以确保抓握扶手的强度、刚性,故可以使抓握扶手难以共振。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由于在棒状芯材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上接合有比棒状芯材的外形薄的金属制的第二板状芯材,故可以进一步提高抓握扶手的芯材的强度、刚性,也可以使其难以共振。另外,可以将抓握扶手的第二板状芯材上方作为载置台而利用,可以提高机动二轮车的使用便利性。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由于第二板状芯材的一部分被减轻重量,故通过减轻重量可以使抓握扶手轻量化,并且可以使抓握扶手相对于车体振动更加难以共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
- 下一篇:锁定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