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省燃耗型机油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8396.3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悟;内藤康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01/00;C10M105/36;C10M111/00;C10M141/10;C10M135/18;C10M13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 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耗 机油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含有特定的二酯的润滑油基油和有机钼化合物的省燃耗型机油,涉及因呈低蒸发性而对于环境的性能良好且低温粘度特性良好的省燃耗型机油。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防止地球温室化,使汽车的燃耗特性提高而抑制CO2的排放的呼声很高。为了使汽车的燃耗特性提高,重要的是发动机的高效化,在汽油发动机中采用稀薄燃烧化和直喷化的技术。另一方面,降低发动机的摩擦也有利于燃耗特性的提高,所以采取对滑动部件使用低摩擦材料或采用省燃耗型机油的方法。
作为省燃耗型机油,已知如下的机油是有效的:作为使摩擦降低的添加剂(摩擦调整剂,以下也称FM),掺入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等有机钼类FM,同时其粘度按照SAE(美国汽车工程学会)J300所规定的粘度分类低至5W-20或0W-20的机油。
然而,关于进一步的低粘度化,已知例如在高温范围内的低粘度化导致磨损的增加等问题,而在低温范围内的低粘度化需要进一步使基油低粘度化,因此机油的蒸发损失加大。所以,非常需要即使低粘度化蒸发性也不会恶化的机油,或者具有低蒸发性且粘度特性良好的机油。
非专利文献1:K.Hoshino等,SAE5W-20的经摩擦调整的汽油发动机机油的燃料效率(Fuel Efficiency of SAE 5W-20 Friction Modified GasolineEngine Oil),SAE技术论文982506(1998)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将提供具有低蒸发性且低温粘度特性良好的省燃耗型机油作为课题。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对构成机油的各种润滑油基材、润滑油添加剂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作为润滑油基油的特定的二羧酸二酯和特定的有机钼化合物以特定量组合并掺合而得的基油具有低蒸发性,同时显示出良好的省燃耗性。本发明是基于所述发现而完成的发明。
即,本发明是包含矿油类和/或合成油类的润滑油基油和有机钼化合物的内燃机润滑油组合物,所述润滑油基油含有30质量%以上的以下述的通式(1)表示的分子量400~450的二羧酸二酯,所述有机钼化合物的含量以钼(Mo)量计在0.03质量%以上。
式中,R1、R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1~16的烃基,R3表示碳数6~10的2价烃基。
本发明中,二羧酸二酯较好是癸二酸二酯,有机钼化合物较好是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此外,所述润滑油基油的100℃时的运动粘度较好是在4.2mm2/s以下。本发明的省燃耗型机油组合物可以还含有以磷(P)量计为0.01~0.08质量%的烷基化二硫代磷酸锌(ZnDTP)。
本发明的省燃耗型机油采用如上所述的构成,所以即使长时间使用,油的蒸发损失也较少,且低温粘度特性良好,因此在低温范围内的省燃耗性特别好。因此,作为不会污染环境且表现出良好的启动性和刚启动后的省燃耗性的实用性能优良的机油,是非常有用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省燃耗型机油组合物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二羧酸二酯以下述的通式(1)表示,一般是将分子内具有2个羧基的二羧酸和一元醇酯化而得的化合物,是构成机油的1种润滑油基油。
通式(1)中,R1、R2表示与所述一元醇的残基对应的碳数1~16的烃基,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R3表示与构成所述二羧酸的主链的烃基对应的碳数6~10的2价烃基。R3的碳数不足6时,存在蒸发损失增大的倾向,所以是不理想的;此外,如果R3的碳数超过10,则低温粘度特性恶化。R3为碳数6~10的2价烃基时,作为二羧酸,对应于碳数8~12的二羧酸。具体来说,可以例举辛二酸二酯、壬二酸二酯、癸二酸二酯、十一烷二酸二酯和十二烷二酸二酯,其中最好是癸二酸二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3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