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棉机摘锭清洗液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8836.5 | 申请日: | 2009-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8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龙;刘锦升;胡建和;沈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鲁木齐现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825 | 分类号: | C11D1/825;C11D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棉机摘锭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棉机摘锭清洗液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技术背景
机械化的棉花收获机,通常指棉花采摘机,自棉株上摘下棉花并将摘下的棉花存入篮筐或容器中。许多普通的采棉机,比如约翰迪尔9996型采棉机和凯斯2555型采棉机均为摘锭式设计。这些采棉机有各自的运行装置,当采棉机通过棉田时,安装在行装置前方的棉杆扶起器会将棉杆引入行装置进行加工。当棉杆向后通过行装置时,旋转的采棉滚筒上的摘锭自然地将棉花自棉株上分离开来。脱棉器装置将棉花自摘锭上去下并使分离出来的棉花进入空气流并将棉花存入采棉机后面的篮筐或容器中。
在US3,816,346中,公开了一种摘锭清洗和润滑剂,其配方为:8-12%重量的不饱和脂肪酸;2-4%重量的乙二醇醚溶剂;2-4%重量的醇溶剂;2-4%重量的烷氧化苯酚;3-7%重量的酰胺助表面活性剂;0-4%重量的聚羧酸;0.5-2%重量的碱性剂;至100%重量的水。其缺陷是其主要成分不饱和脂肪酸系妥尔油,价格昂贵,来源无可靠保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棉机摘锭清洗液,其各组分及含量如下:
矿物油 70--9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清洁剂 3.0--10.0%
司盘系列乳化剂 3.0--10.0%
醇类抗冻剂 0--6.0%
石油磺酸盐类防锈剂 0--5.0%
缓蚀剂 0-3.0%
乙醇胺类碱性剂 0-2%
上述的采棉机摘锭清洗液,其组份和含量优选值如下:
变压器油(矿物油25和45号) 72--88%
NP-10乳化清洁剂 4.0--9.0%
司盘-80乳化剂 4.0--9.0%
乙二醇抗冻剂 1.5--5.0%
T702防锈剂 1.0--3.0%
1,2,3-苯并三氮唑 0.5-1.5%
二乙醇胺碱性剂 1-1.5%
本发明的采棉机摘锭清洗液的生产过程如下:
(1)在反应器A中加入NP-10 4--9%乙二醇2-5%,1,2,3-苯并三氮唑0.5-1.0%加热到30-60℃,优选值为40-55℃,搅拌10-20分钟,直到物料完全溶解。
(2)在反应器B中加入变压器油总量50%(36-44%)加热到30-55℃,优选值为40-50℃,缓慢加入反应器A内物料,搅拌15-30分钟,优选值为20-25分钟直到物料完全溶解。
(3)在反应器C中加入变压器油总量50%(36-44%),加热到30-70℃,优选值为45-60℃,加入防锈剂T7022-5%,搅拌10-20分钟,优选值为15-20分钟,直到物料完全溶解。
(4)将反应器A内物料转入反应器B中,控制温度在40-55℃,优选值为45-50℃,搅拌15-30分钟,优选值为20-25分钟,直到物料完全溶解。
(5)把反应器C中物料转入,加入二乙醇胺碱性剂1-1.5%,调整PH值在7.5-8.5之间,搅拌15-30分钟,优选值为20-25分钟,直到物料完全溶解形成黄色均匀透明液体,即为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5#变压器油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9%,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司盘-807%,防锈剂1.0%,乙二醇2%,1,2,3-苯并三氮唑1%,二乙醇胺1%,本实施例配制该产品和水按照1∶300的比例混匀后的形成均匀乳状液体,稳定性试验合格,闪点大于123℃,PH值约为7.5玻璃器皿腐蚀合格,倾点小于-21℃.
实施例2
45#变压器油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9%,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司盘-805%,防锈剂2.0%,乙二醇2.5%,1,2,3-苯并三氮唑0.5%,二乙醇胺1%,本实施例配制该产品和水按照1∶300的比例混匀后的形成均匀乳状液体,稳定性试验合格,闪点大于125℃,PH值约为7.5玻璃器皿腐蚀合格,倾点小于-28℃.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鲁木齐现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乌鲁木齐现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8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