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蜡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再生烧焦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8837.X | 申请日: | 2009-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7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伟;胡建和;王新龙;刘锦升;包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鲁木齐现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8/16 | 分类号: | B01J38/16;B01J21/12;B01J35/04;C10G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蜡油 非临氢降凝 催化剂 再生 烧焦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再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蜡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再生烧焦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用非临氢降凝催化剂降低蜡油凝点,进而对降凝后油料进行蒸馏可提炼出润滑油基础油。由于非临氢改质反应的特点,造成催化剂上积碳较快,反应器内部催化剂失活就需要进行烧焦再生,以使催化剂重新获得活性进行下一个周期的生产。单个反应器的运行周期大约在10个月左右,而采用间歇操作,停工再生的生产方式,就势必会因烧焦时间较长而造成装置停工数天,产量减少。
现有技术中,在中国申请的申请日为2007年5月16日,申请号为200710040706.0的烷基苯的脱氢催化剂在器再生方法,该项技术所再生的催化剂是用于烷基苯的脱氢催化剂,不是用于蜡油的非临氢降凝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以往技术中未涉及的蜡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再生或再生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蜡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再生烧焦装置,包括换热器,加热炉,再生器,蒸汽管,净化风管,排空管,换热器与加热炉、排空管连接,加热炉与再生器顶部连接,再生器底部与换热器连接,蒸汽管与换热器相连,净化风管与再生器顶部连接。
本发明装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是换热器与排空管之间连接有冷却器。
除了本发明的装置外,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蜡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向装有催化剂的再生器中,同步通入水蒸汽和空气进行再生,其中水蒸汽和空气重量比为:0~1∶1,再生温度为380℃~600℃,再生时间为:72~168小时,其中所述催化剂为蜡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是:再生温度为450~560℃,再生时间为96~144小时。
一种更优选实施方式是:再生温度为490~530℃,再生时间为105~120小时。
在背景技术里,催化时间仅指碳与氧气的反应时间,而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再生时间是指,从向再生器通入蒸汽、空气开始,包括升温阶段、初燃阶段、主燃阶段、燃尽阶段、检定阶段、降温阶段这六阶段总共所花的时间。
本发明所指非临氢降凝催化剂,其中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占比重90%以上,内部结构成蜂窝状,碳和氧气反应最低温度为380℃,最高不能超过600℃,否则会烧坏催化剂内部结构,再生后催化剂组分不变。新催化剂运行周期是10个月,第一次再生后的催化剂运行周期是9个月,第二次再生后是8个月,以此类推,最多可以再生5次。
我公司非临氢降凝催化剂再生装置于2008年4月30日开工,分别进行了四次再生烧焦,共经过468小时,现将再生时间总结列表如下:
1、四次再生烧焦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鲁木齐现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乌鲁木齐现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8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千斤顶失控自动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餐盘的儿童高脚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