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充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9021.9 | 申请日: | 200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念皖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6 | 分类号: | H01M10/46;H01L31/02;H01L31/04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装置 及其 充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充电方法,特别是涉及关于一种利用移动模块来 移出太阳能板以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以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自动滑盖以 进行充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力来源主要为充电电池,当充电电池耗尽时,在现有技术中,通 常是以充电器电性连接一电源插座的方式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而太阳能发电则是一种可再生的环保发电方式,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 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太阳能电池比较不受空间的限制,只要有光线的地方 就能进行充电。在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为利用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主要 是将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加入一些不纯物使其呈现不同的性质,如掺入硼可形成P型半导 体,掺入磷可形成N型半导体。而当PN两型半导体相结合后,一旦经由阳光入射,大量 的自由电子便会伴随而生,再加上电子移动便可产生电流。此时,若将太阳能电池与蓄电 池串联,将有阳光时所产生的电能先行储存,便可供无阳光时放电使用。
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能愈来愈多,相对地耗电量也跟着增加。以PDA手 机为例,其需要执行大量的应用程序,比如打电话、听音乐、简报以及无线上网等,因而 使得电力的消耗量大幅增加。在电力的需求量增大的同时,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设计也朝向 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因此如果要将太阳能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就必须在有限的空 间里来增加太阳能板面积与设计出可方便使用者随时充电的方法,来供应便携式电子装置 的电力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移出太阳能板以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以改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移出太阳能板以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利用移 动模块来移出太阳能板以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并藉由自动滑盖方式以进行充 电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电子装置主体、电力储存模块、移 动模块以及第一太阳能板。其中电力储存模块用以提供电子装置主体所需的电力;第一太 阳能板与电力储存模块电性连接,且第一太阳能板可与移动模块连动,使得第一太阳能板 移出。
为达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自动滑盖以进行充电的方法,用 于具有一电力储存模块与一太阳能板的一电子装置。具体地,用于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 置的自动充电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检测电力储存模块的电力;判断电力储存模块的电力 是否低于第一特定值;以及当电力储存模块的电力低于第一特定值时,将太阳能板移出以 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移动模块包括齿轮驱动机构,移动模块连接便携式 电子装置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太阳能板连接第二壳体的一侧。
本发明提供了可移出太阳能板以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充电方法,方便了使 用者随时充电来供应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力需求。
由于本发明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发明专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藉由自动滑盖方式以进行充电的方法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便携式电子装置1、1a、1b、1c 第二壳体80
电子装置主体10 电力储存模块20
移动模块30 齿轮驱动机构31
第一太阳能板41 第二太阳能板42
第三太阳能板43 电力判断模块50
控制模块60 第一壳体7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90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更新伪链路的参数的机制
- 下一篇:弹性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