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压器压气机壳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0052.6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晶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8100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压气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具体说是一种对增压器压气机壳的改进。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主要由压气机部件、涡轮机部件和中间体部件构成。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机中的涡轮,涡轮带动同轴上的压气机叶轮,使叶轮高速旋转,把通过压器机壳空气进口进入压气机壳中的空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空气通过压气机壳流道进入发动机气缸中,提高进气压力,使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量相对增加,使喷气缸中的燃油燃烧更加充分。现有的增压器压气机壳在采用双进气口时,虽然可增加发动机燃烧室的进气量,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但是,在增压器最高转速时,由于进气口处气流量太大,进气不平稳,使增压器的噪音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即可增加燃烧室的进气量,又可以大大降低噪音的器压气机壳。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压器压气机壳,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具有筒形的进气通道,壳体的另一端为盘形结构,进气通道具有外圆筒和缩径的内圆筒,且内、外圆筒为与壳体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内圆筒的根部设有进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圆筒内装设有一导流罩,导流罩坐卧在内圆筒的顶面上,导流罩的内壁为锥形喇叭状,外圆筒的内壁上有一环形凹槽,导流罩通过设置于环形凹槽内的卡簧予以固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是在增压器压气机壳进气口车有一直角凹槽,同时放入一导流罩,再用卡簧将导流罩限位卡住,使导流罩与内圆筒之间形成一气流间隙,空气由该气流间隙及内圆筒根部的进气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内,这样既增加了进气量,又大大降低了噪音,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噪音小
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增压器压气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增压器压气机壳,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具有筒形的进气通道1,壳体的另一端为盘形结构,进气通道1具有外圆筒3和缩径的内圆筒2,且内、外圆筒2、3为与壳体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内圆筒2的根部设有进气孔4,外圆筒3内装设有一导流罩5,外圆筒3的内壁上有一直角凹槽6,导流罩5为锥台状,其直径最大端卡在外圆筒3内壁上直角凹槽的槽底上,使导流罩5与内圆筒的顶面间留有气流间隙7,外圆筒3的内壁上位于直角凹槽的槽底处设有环形凹槽8,导流罩5通过设置于环形凹槽8内的卡簧9予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晶,未经陈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热炉二次无功补偿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降低待机电流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