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液化前列腺组织治疗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0438.7 | 申请日: | 200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5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其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其钧 |
主分类号: | A61B18/00 | 分类号: | A61B18/0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力杰 |
地址: | 110015辽宁省沈阳市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 前列腺 组织 治疗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治疗探头,特别是一种电液化前列腺组织治疗探头。是各医疗机构利用电解治疗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首选的治疗探头。
背景技术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是以渐进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早期以尿频、尿急、夜尿勤等刺激症状为主。发展到膀胱出口梗阻后,临床表现为尿初等待、尿流变细、尿流中断、尿后余沥和尿不尽感等症状。当膀胱逼尿肌失去代偿能力后,还会出现充溢性尿失禁、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往往引起腹部疝、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大出血和尿潴留等急症。目前还没有能抑制前列腺增生病理进程,可避免膀胱出口梗阻,预防尿潴留的药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被世界公认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市级以上医院都相继开展了该种手术,但是由于这种手术操作技术难道大,能独立熟练开展手术的专业医生,目前在各个省市地区中仍然屈指可数。特别是对高龄患者因体质衰弱已不能接受麻醉,失掉手术治疗的时机。只能接受造漏或反复导尿解决排尿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我国泌尿外科学者姜其钧教授研制成功了“前列腺电解治疗探头”,并于1993年1月19日申请了发明专利并获得专利权,其专利号为ZL93110056.9,是经过尿道介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临床应用十五年来,根据国内三百余家医疗单位的临床应用情况反馈信息,成功治疗前列腺疾病百余万例,临床有效率在87%以上,无治疗中及围治疗期死亡病例的报告,是目前国内外对前列腺疾病最安全的治疗方法。尽管如此,通过近百例的体内外的病理学检验研究发现前列腺电解治疗探头,仍存在如下不尽如人意的缺陷,有待改进:1.液化组织的径向治疗范围小,最大半径达10mm,对前列腺增生较大的患者,治愈后往往在二年内会再次发生梗阻;2.治疗过程的后期,由于脱落的组织碎屑较多,引流管道容易发生堵塞,此时管道内的阳电极周围被气体膜包容,往往发生治疗电流中断的现象;3.阳极内电极是价格昂贵的铂铑合金丝制成,重复使用必须严格消毒,否则将会留下交叉感染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径向治疗范围大,液化组织彻底治后恢复较快,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治愈不复发、即使引流管发生堵塞,治疗电流稳定也不影响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和降低成本的电液化前列腺组织治疗探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尿道介入电液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易于在门诊治疗,尿道表面麻醉、操作简单,患者耐受良好,不良反应轻微,特别适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和对早期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使用电液化前列腺组织治疗探头电解液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是中小医院均可以开展的安全有效的临床实用治疗技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它包括探头管体,所述的探头管体内沿轴向设有引流通道、注水通道、注气通道、阴极通道,前端为导向头、定位球囊设于导向头之后,外置阴极电极紧密缠绕在定位球囊后侧的探头管体上,引出端通过阴极通道与阴极插头相连,所述的外置阳极电极设于定位球囊与阴极电极之间,至少缠绕一圈,并保持与阴极电极有一定间距,其引出端通过引流通道与阳极插头相连。
所述的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两者的间距为3-5mm。
所述的阳极电极是用线径为0.3mm的铂铑合金丝制成。
所述的探头管体内在有效长度范围内,沿轴向设有拉线通道,柔性拉线置于拉线通道内,两端与管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阴极电极沿轴向呈间断设置,间距为5mm,其中一段长为5-10mm,其余各段为5mm。
通过大量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阳极电极只有外置设于定位球囊与阴极之间,在靠近定位球囊后边与外置阴极电极配伍后,无论是对提高疗效扩大径向治疗范围,还是缩短患者恢复或单次治疗时间、确保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最佳效果。反之如果外置阳极设在定位球囊前的导向头上时,将会导致电路行程长,电流不易调升;也不会使治疗的有效液化范围扩大,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膀胱内液排空又未能及时发现,阳极电极与膀胱壁接触后易导致膀胱壁损伤坏死,甚至穿孔,因此,是不可取的。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其钧,未经姜其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多个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行李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