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化粗苯加氢精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0497.4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金月昶;曾蓬;李柏;苏波;张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抚顺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5/04 | 分类号: | C07C15/04;C07C7/08;C07C7/163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明章 |
地址: | 113006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化 加氢精制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化粗苯加氢精制工 艺。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焦炭的需求量快速增 长,导致焦化粗苯等资源型副产品的产量不断提高。由于焦化粗苯中 含有一些不饱和烃和含硫含氮有机化合物,如直链烷烃硫醇、芳香基 硫醇、硫醚、噻吩、二苯并噻吩、硫茚、吡啶等,无法直接作为有机 合成原料使用,只有将上述杂质脱除后方可使用。焦化粗苯传统的脱 杂方法为酸洗法,该方法虽然能部分的脱除粗苯中的含硫化合物(主 要是噻吩)和其它一些杂质。但在加工过程中芳烃化合物损失较大 (10%~20%);副产废物酸焦油和残渣尚无有效的治理办法,造成 环境污染;最终产品质量与石油级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使用方面有较 大的局限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发达国家早已淘汰此方 法。目前,较为先进的脱杂方法为焦化粗苯加氢精制工艺,该工艺生 产的产品能够达到石油级芳烃质量要求,产品应用范围广阔,环保效 应突出,能够有效提升煤化工行业产品结构。其原理是:通过加氢将 不饱和烃类化合物转化成饱和烷烃和烷烃类化合物,将含氮、含硫有 机化合物转化为无机硫、无机氮化合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该工 艺首先由发达国家研究开发并工业化。以美国技术为代表的Litol法 即高温法,其特点是加氢反应温度600℃~630℃与反应压力6.0MPa 都很高、对设备要求也高,制造难度与投资较大、操作运转过程危险 性相对较高;以德国技术为代表的K.K法即低温法,其由粗苯原料 预分离、加氢精制、预蒸馏、萃取蒸馏、芳烃精制、二甲苯蒸馏单元 组成,加氢精制单元又分为反应部分及稳定部分。反应部分采用预加 氢及主加氢二段加氢反应,反应所需的补充氢由外界提供。其特点是 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反应温度320℃~380℃、反应压力3.0MPa~ 3.5MPa、投资相对较低、操作安全性高。比较而言,低温法是较理想 的工艺方法。但该种低温法加氢所需温度仍然要达到320℃~380℃, 在该温度下苯会转化为极易发生二次裂解的环己烷,芳烃化合物损失 较大,降低了芳烃保有率。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芳烃化合物损失少,芳烃保有率高的焦 化粗苯加氢精制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该工艺由原料预分离、 加氢精制、预蒸馏、萃取蒸馏、芳烃精制、二甲苯蒸馏单元组成;加 氢精制单元又分为反应部分及稳定部分,反应所需的补充氢由外界提 供;其特点是:反应部分采用三段加氢反应,一段加氢反应为预加氢 反应,二、三段加氢反应为主加氢反应;二段加氢反应的温度为 230-290℃,三段加氢反应的温度为220-315℃。
上述二段加氢反应催化剂为NiMo催化剂,反应压力为2.4~ 3.0MPa,体积空速为3~7h-1,氢油体积比为300~600∶1。
上述三段加反应催化剂为CoMo催化剂,反应压力2.4~3.0MPa, 体积空速为3~7h-1,氢油体积比为300~600∶1。
本发明加氢精制发生如下反应:
二烯烃等不饱和物的加成转化反应:
烯烃的加成反应:
加氢脱硫反应:
加氢脱氮反应:
加氢脱氧反应:
副反应、芳香烃氢化反应:
本发明采用三段加氢精制工艺,其中二、三段的反应温度分别为 230-290℃及220-315℃,大大低于现有工艺的反应温度,有效地减少 了苯转化为环己烷和环己烷发生二次裂解反应,减少了芳烃化合物的 损失,提高了芳径的保有率,可达到99.6%以上,效果十分显著;同 时,由于反应部分采用三段加氢反应,延长了加氢反应过程,保证了 含硫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更低的温度下,也能转化为无机硫、无机氮化 合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加氢精制后的产物中总硫、总氮含量均 小于1ppm。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工艺包括如下单元:
1、原料预分离单元:
焦化粗苯在该单元中首先脱除碳九以上重组分,再经多级蒸发 后,进入加氢精制单元的反应部分。
2、加氢精制单元,分为反应部分及稳定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抚顺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抚顺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4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