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捣固焦炉装煤、出焦干式烟尘净化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0737.0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希超;王充;张长青;王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4 | 分类号: | B08B15/04;C10B45/0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群 |
地址: | 114002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焦干 烟尘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炉,特别是一种用于捣固焦炉装煤、出焦烟尘治理的捣固焦炉装煤、 出焦干式烟尘净化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捣固焦炉装煤、出焦除尘有如下几种方式:(1)设置装煤除尘、出焦除 尘各自独立的地面站,分别将装煤和出焦烟尘用风机抽吸到各自的地面站进行烟尘净化, 其缺点是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投资多。(2)设置二合一地面站除尘装置,分 别将装煤和出焦烟尘用风机抽吸到同一地面站进行烟尘净化,此方法可节省一部分投资, 但仍投资过高,并且运行费用增加,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3)有采用湿法除尘的装煤 或出焦除尘装置,但都很难满足国家环保要求。(4)采用车载式干式装煤除尘,虽然具有 投资省、不需额外占地、运行费用低,但其只解决了装煤除尘,未解决出焦除尘问题,(5) 在捣固焦炉采用湿法消烟除尘车,此方法用水量过大,给操作和使用带来不便,并且烟尘 净化率不高。(6)也有采用车载式装煤、出焦除尘的,但装煤除尘由于烟尘量过大存在滤 袋粘结、烧滤袋等问题,使系统不能正常、稳定运行。(7)还有采用U型管利用高压氨水 产生的吸力,将装煤烟尘导到相邻几个炭化室的方法,但只解决了装煤除尘,并且由于吸 力较小,很难彻底解决装煤烟尘的外溢,炉门外溢的烟尘也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捣固焦炉装煤、出焦干式烟尘净化车,该装置可实现装煤、 出焦除尘在一个装置上完成,并且解决机侧炉头烟尘的净化,本装置结构简化,漏风量和 阻力损失少。不需额外占地,大量节省投资,并大大降低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捣固焦炉装煤、出焦干式烟尘净化车,包括车体、走行装置、电气控制系统、除 尘器、风机、出焦烟气导入装置、U型管导烟装置,出焦烟气导入装置采用伸缩移动管与 出焦集尘罩对接,其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除尘器连接;在车体上还设有U型管导烟装置, U型管导烟装置连通正装煤炭化室的导烟孔和正装煤炭化室两侧处于结焦后期的炭化室。
所述的捣固焦炉装煤、出焦干式烟尘净化车,还设置装煤烟气导入装置,装煤烟气导 入装置与设置在机侧炉门上部的导烟罩上部管道相对接并接至除尘器。
所述的U型管导烟装置分别设置在焦侧和中间导烟孔。为了防止烟尘外溢,当U型管 导烟装置分别设置在焦侧和中间导烟孔时,机侧导烟孔通过移动导套和管道连接至除尘 器。
所述的U型管导烟装置分别设置在机侧和中间导烟孔。为了防止烟尘外溢,当U型管 导烟装置分别设置在机侧和中间导烟孔时,焦侧导烟孔通过移动导套和管道连接至除尘 器。
所述的U型管导烟装置设置在机侧、中间和焦侧三个导烟孔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车载方式将焦炉烟尘净化装置设置在焦炉炉 顶,利用U型管导烟装置将装煤时产生的烟尘通过导烟孔导到正装煤炭化室两侧处于结焦 后期的炭化室中去。还可将装煤产生的一部分烟尘和炉门外溢的烟尘引至除尘装置,在同 一装置上实现了装煤、出焦除尘的目的,可以节省占地,降低投资,结构简化,漏风量和 阻力损失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捣固焦炉装煤、出焦干式烟尘净化车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1-车体 2-走行装置 3-电气控制系统 4-除尘器 5-风机 6-装煤烟气导入装 置 7-装煤管道切断装置 8-空气掺混装置 9-预喷涂装置 10-出焦烟气导入装置 11-出焦 管道切断装置 12-输送机 13-U型管导烟装置 14-火花分离装置 14′-火花分离装置 15-连接管道 15′-连接管道 16-出焦集尘罩 17-导烟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捣固焦炉装煤、出焦干式烟尘净化车的结构和技术内容。
见图1、图2、图3,捣固焦炉装煤、出焦干式烟尘净化车,设置在焦炉炉顶上,包括 车体1、走行装置2、电气控制系统3、除尘器4、风机5、装煤烟气导入装置6、出焦烟 气导入装置10、U型管导烟装置13,走行装置2位于车体1的下部,在车体1的平台上设 置电气控制系统3、除尘器4、风机5等设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打包扣加工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阴极线与阴极框架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