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缝衬套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1154.X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龙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华 |
地址: | 11001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套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飞机紧固件连接结构强度的开缝衬套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开缝衬套冷挤压孔强化技术是目前国际飞行器制造业及维修业中最优、最先进的孔冷挤压强化工艺,是提高飞机紧固件连接结构强度,提高寿命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实现该强化工艺的开缝衬套的制作工艺方法一般采用滚圆方法和一次性成形技术,这种工艺难以解决薄壁硬质材料的成型问题,尺寸不稳定,干涉量变化大,不能实现稳定生产,无法满足技术尺寸的要求,国内目前尚无该产品的成功生产制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缝衬套的制作工艺,它解决了薄壁硬质材料难以成型的问题,尺寸稳定,实现稳定生产,填补了国内生产的空白,不但满足了目前各型号机研制的小批量需要,对未来大飞机生产需求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避免了该产品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的问题。
一种开缝衬套的制作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材料为硬质不锈钢,壁厚0.1-0.3mm,进行酸洗,单面喷涂润滑剂,落料,冲凹,然后卷成第一圆,接下来收紧压缩,第一圆套在收紧卷圆芯棒上,放入模具,冲压,得到第二圆,第二圆套在整形芯棒上,整形芯棒的锥度为1~3°,放入模具,冲压,得到第三圆,第三圆的锥度为1~3°,最后卷边。
所述的硬质不锈钢为1Cr17Ni7。
所述的润滑剂是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选用的材料是1Cr17Ni7,壁厚0.1-0.3mm,利用先收紧压缩,再经整形释放的工艺,将冲压一次成形变为二次成型,即先收紧后整形,该工艺它解决了薄壁硬质材料难以成型的问题,尺寸稳定,实现稳定生产。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为第一圆示意图;
图2:为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第二圆示意图;
图4:为圆b-b剖视示意图;
图5:为第三圆示意图;
图6:为c-c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开缝衬套的制作工艺,以强化Φ5mm的孔为例,其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材料为1Cr17Ni7硬质不锈钢,壁厚0.1mm,进行酸洗,单面喷涂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落料,并倒角修毛刺;冲凹,即冲成V字形;卷成第一圆A,直径为Φ5mm,见图1-2;第一圆A套在收紧卷圆芯棒上,放入模具,冲压,得到第二圆B,第二圆B直径为Φ3.8mm,见图3-4;第二圆B套在整形芯棒上,整形芯棒的锥度为2°,放入模具,冲压,整形,得到第三圆C,第三圆C直径为Φ4.2mm,锥度为2°,见图5-6;最后卷边;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也可以在卷边后喷涂在开缝衬套的内壁。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一种开缝衬套的制作工艺,以强化Φ6mm的孔为例,其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材料为1Cr17Ni7硬质不锈钢,壁厚0.2mm,进行酸洗,单面喷涂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落料,并倒角修毛刺;冲凹,即冲成V字形;卷成第一圆A,直径为Φ6mm,见图1-2;第一圆A套在收紧卷圆芯棒上,放入模具,冲压,得到第二圆B,第二圆B直径为Φ4.8mm,见图3-4;第二圆B套在整形芯棒上,整形芯棒的锥度为3°,放入模具,冲压,整形,得到第三圆C,第三圆C直径为Φ5.7mm,锥度为3°,见图5-6;最后卷边;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也可以在卷边后喷涂在开缝衬套的内壁。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一种开缝衬套的制作工艺,以强化Φ8mm的孔为例,其包括如下步骤:选择材料为1Cr17Ni7硬质不锈钢,壁厚0.3mm,进行酸洗,单面喷涂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落料,并倒角修毛刺;冲凹,即冲成V字形;卷成第一圆A,直径为Φ8mm,见图1-2第一圆A套在收紧卷圆芯棒上,放入模具,冲压,得到第二圆B,第二圆B直径为Φ6.8mm,见图3-4;第二圆B套在整形芯棒上,整形芯棒的锥度为1°,放入模具,冲压,整形,得到第三圆C,第三圆C直径为Φ7.3mm,锥度为1°,见图5-6;最后卷边;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也可以在卷边后喷涂在开缝衬套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龙,未经秦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11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