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氨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1760.1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会杰;黎元生;许谦;佟明友;张全;李志瑞;唐似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5/01;C02F3/34;C02F101/16;C12R1/01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李微 |
地址: | 113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氨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菌剂中含有硝酸菌、亚硝酸菌和反硝化菌,菌剂中三种菌株的含量为:硝酸菌占5~50%,亚硝酸菌占40~90%,反硝化菌占5~5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氨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菌剂中含有营养物质和保藏助剂。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氨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物质为含有Fe2+、Mg2+、K+、Ca2+的可溶性铵盐溶液,每升营养物质液中NH4+、Fe2+、Mg2+、K+、Ca2+这五种阳离子的摩尔配置浓度为(1700-3400)∶(1-8)∶(14-28)∶(15-35)∶(8-40),单位:mmol/L,加入量为菌体体积的1~5倍。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氨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低温保存使用保藏助剂为防冻剂。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氨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防冻剂为二甲基亚砜,加入量为包装体积的5%~15%。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含氨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菌源;
(2)提纯步骤(1)所述的菌源,得到纯度提高的菌体;
(3)将步骤(2)纯度提高的菌体进行多级培养,第一级培养采用批次补加铵盐的方式,第二级以上培养均采用批次补料和批次换水交替进行的方式,培养过程中定期补加生长促进剂;
(4)完成多级放大后收集菌体、浓缩、包装并保存备用。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菌源由含有硝化细菌的基质通过富集培养得到,含有硝化细菌的基质来源于天然的土壤、淤泥或含氨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提纯方法包括定向驯化、梯度稀释、平板筛选或者紫外线照射。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多级培养为三级培养。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向驯化在高氨氮浓度和高pH值下进行培养,培养过程培养液氨氮初始浓度为100~1000mg/L,最终氨氮浓度为1200~3000mg/L,培养液COD值低于400mg/L,pH值控制为7.5≤pH≤9.5。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度稀释培养过程为以富集培养得到的菌源为基础,在无菌状态下用灭菌的含氨氮浓度100-500mg/L、COD 100mg/L以下的废水进行梯度稀释提纯,每次稀释1~10倍,对每个稀释倍数在无菌状态下培养10~40天,对每个培养液利用格利斯试剂测定是否产生了亚硝酸盐氮,最后一个产生亚硝酸盐氮的培养液被认为其中的亚硝酸菌最初都是从一个母细胞分裂而来,结束提纯过程。
12.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筛选方法为分别从富集培养液中分离出纯度提高的单个菌株,再按照适宜比例组成复合微生物菌群。
13.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线照射方法为通过紫外照射获得硝化能力强、生长速率快的菌株,过程是将菌源制备成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照射5~15秒钟,将处理后的菌悬液再进行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纯度相对较高、硝化能力较强的菌株。
14.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级放大培养过程中,第一级采用5~100L小规模培养反应器,第二级培养反应器规模为第一级培养反应器规模的5~20倍,第三级培养反应器规模为第二级培养反应器规模的10~50倍,三级放大培养过程总用时间一般为3~6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17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辅助微创外科手术的主从一体式机械臂
- 下一篇:无线身高量测装置及方法